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化学诱导IBD动物模型

  自1960年代以来,化学诱导方法就很早就开始了,并已成为制备IBD模型的*成熟和*常用的方法。有许多类型的化学兴奋剂,例如乙酸,葡聚糖硫酸钠,过氧亚硝酸钠和角叉菜胶。化学刺激建模类别中经常包含2,4-二硝基氯苯(DNCB),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4-二硝基苯磺酸盐(DNBS)等。因此,需要澄清这个概念。化学刺激的机制是化学物质直接刺激肠粘膜,从而导致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某些炎症因子的激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免疫反应。但是,该反应过程与肠道免疫反应性肠炎本质上不同(见下文)。当DNCB,TNBS等直接作用于肠(或与乙醇,乙酸等结合)而没有致敏作用时,特别是当单次使用后肠炎发展时,可以将其视为化学刺激模型。

  1、乙酸模型

  [模型化机理]乙酸直接刺激肠粘膜,引起上皮坏死和血管损伤,并增强血管通透性。乙酸激活奎宁,促进纤维蛋白水解,防止凝结并激活环氧化。酶和脂氧合酶途径引起炎症。 [建模方法] Wistar大鼠用乙醚轻轻麻醉,将一根外径为2 mm的聚乙烯导管插入距肛门8 cm的结肠中,缓慢注入2 ml的3%乙酸,并在10秒内完成注入。然后用5毫升盐水冲洗2、然后,低着头躺在地上,双脚抬起30秒钟,以防止液体从大肠流出。 5天后,动物将出现腹泻,便血,体重减轻,粘膜出血,上皮坏死,粘膜下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炎症可扩展至固有层,粘膜下层甚至肌层。  [模型特征]是暂时的非特异性粘膜损伤和急性炎症。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它的炎症介质与人类急性肠炎相似。缺点是它不能准确反映人UC的免疫学变化,不能显示人UC的慢性和复发性。

  [模型评估和应用]该模型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周期短,可重复性好,成功率高。它适用于研究人类UC的急性期,炎性介质引起的炎症机制以及药物治疗的机制,但不适用于免疫机制的研究。成功引入模型的关键是乙酸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持续时间,它适合引起弥漫性,无穿孔的炎症。

  2、葡聚糖硫酸钠模型 [建模机理]葡聚糖硫酸钠(DSS)是一种由蔗糖合成的硫酸化多糖,具有与肝素相同的止血和抗凝作用。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可能与其对DNA合成,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肠粘膜屏障破坏(肠道菌群进入粘膜固有层)有关。引起迁移并导致巨噬细胞和Th1/Th2/Th17细胞功能的过度激活,与残疾有关。

  [建模方法] BALB/c小鼠,雄性和雌性,8-9周,16-18 g,5%DSS,蒸馏水。方案1:小鼠自由摄取5%DSS,共7天,然后换成蒸馏水10天,以释放它们,形成一个急性UC模型的循环。方案2:根据方案1、小鼠完成4个周期,并转化为慢性UC模型。在*个周期(急性期)或第四个周期(慢性期)结束后7天处死动物。结果,在开始建模后4至5天,在急性期小鼠中出现腹泻,并且潜血测试为阳性。该病从肛门传播到口腔,其中直肠*严重。病变部位的粘膜充血和水肿,糜烂和溃疡散在。粘膜和粘膜下层主要浸润中性粒细胞。在慢性小鼠中,不仅在急性期同时出现腹泻和血便,而且在停药DSS,结肠肉芽组织生长,粘膜结构丧失和腺体丧失后5至6天仍见血便和腹泻。还发现了畸形,萎缩和肠道缩短。粘膜和粘膜下层主要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  [模型特征]在慢性期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中,它与人IBD的临床特征更加一致。它可用于研究人IBD在急性和缓解期的病理特征。结肠粘膜病变主要在左侧,可导致结肠上皮萎缩和发育异常,从而增加患癌的风险。这类似于人类UC会变成癌的方式。

  [模型评估和应用] IBD是在动物自由喝DSS时发生的,并且在建立模型时将人为因素的干扰降至*低。该方法简单,易于实施,可重复,周期长和短,适用于UC的急性期和缓解期。精确控制动物消耗的DSS量将进一步减少模型病变之间的差异。该模型通常用于筛选UC相关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大鼠弥漫性合并局灶性脑损伤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7/8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应激性高血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