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人肠道防御素演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 基于多组学的人肠道α防御素5(HD5)与志贺菌互作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框架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25009、32070134、32270188、82030062、32222022)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叶凯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陆五元教授团队、法国巴斯德所Philippe J. Sansonetti教授团队,在人肠道防御素演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人肠道α防御素5与结肠上皮受体P2Y11的相互作用促进志贺菌感染”(Shigella infection is facilitated by interaction of human enteric α-defensin 5 with colonic epithelial receptor P2Y11)为题,于2025年2月3日作为封面文章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4-01901-9。

  人肠道α防御素5(Human enteric α-defensin 5, HD5)是一种只存在于人类肠道的免疫因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肠道健康的“卫士”,能够杀灭多种病原体。然而研究发现,HD5在面对志贺菌时,却可能“助纣为虐”,帮助病菌入侵人体。这一矛盾现象背后的机制一直未得到充分解释。叶凯教授领衔的中法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多组学技术与多维组学数据联合挖掘,揭示了HD5的“双重角色”机制。研究发现,HD5除了杀菌作用以外,还能特异性结合结肠上皮细胞表面P2Y11受体,激活cAMP - PKA信号通路,导致宿主细胞骨架重排,快速形成大量丝状伪足结构。这些结构本有助于修复肠道损伤,但志贺菌却“劫持”了这一过程,利用丝状伪足快速入侵宿主细胞。与传统的病原通过基因突变躲避免疫系统的方式不同,志贺菌演化出一种独特的免疫逃逸策略:它利用HD5诱导的细胞骨架变化,以“搭便车”的方式入侵宿主。这种策略甚至让志贺菌在进化过程中丢弃了传统的吸附装置,显示出其高度适应宿主环境的能力。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多种体内外模型(包括极化的人类结肠细胞单层、动态肠道芯片模型和动物模型)验证了P2Y11拮抗剂NF157能够显著降低HD5增强的志贺菌入侵效率。

  该发现不仅揭示了HD5在抗菌和修复肠道中的多功能性,还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有别于传统针对病原开发干预手段,未来可以针对宿主P2Y11受体开发特异性抑制剂,阻断志贺菌等依赖相似途径入侵的病原,为开发宿主导向的精准抗感染疗法开辟新方向。该研究是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多学科协作的成果,研究团队通过“测-算-控”全链条研究体系,结合了生物学、医学和信息学等多领域的技术优势,揭示了宿主与病原体之间复杂的“军备竞赛”,为理解感染性疾病的演化本质提供了新视角。

相关资讯 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 IF>130!眼科医生陶勇2024累计发文13篇 腾讯公司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捐赠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科学前沿探索”专项项目启动会召开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厌氧微生物互作产甲烷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