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14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AI与医学创新研究及转化”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承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王红阳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范先群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院士共同担任会议主席。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学敏,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委员会秘书长高瑞平,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主任乔杰出席会议并致辞。医学科学部副主任洪微主持开幕式。
张学敏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突破,医学发展正迎来重大机遇与深刻变革。张学敏强调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促进人工智能与医学前沿研究的真正交叉,希望与会专家面向实际临床场景,凝练跨学科融合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实现卓越的医学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高瑞平秘书长简要介绍了项目选题的背景与前期工作,并在致辞中表示,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的选题动议需立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定位和自然科学基金委新时期职责使命,以“四个面向”为根本遵循,致力于推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与国家重大需求的深度耦合,体现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并应注意与已有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布局的区别。
乔杰主任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医学研究的范式,探讨人工智能这一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与生命健康交叉融合,对促进临床和科研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临床需求、解决患者痛点,而非停留在“技术空转”或“概念包装”层面,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核心命题。期待与会专家通过会议研讨,凝练该领域关键科学问题。
本次会议围绕“AI 赋能疾病本质探索与机制解析”“AI 助力多组学数据融合与精准诊断”“AI 辅助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与决策”和“AI 加速新药靶点发现、设计与开发”4个议题,安排了4个大会报告和29个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建议,应推进多维度、多模态医学数据的关联与融合,注重人工智能赋能的复杂疾病分子机制解析;研发跨模态图文融合的大模型,基于人工智能多模态组学技术开展疾病诊断、分型与预后判断;基于时序性、多模态数据,开展人工智能辅助的疾病治疗新技术和新策略研发;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新靶点发现、药靶动态结构预测、药物筛选和优化的效率和准确性。
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名专家,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