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实验】-研究止血带性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小板线粒体的变化

  目的:探讨止血带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小板线粒体的变化,为止血带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缺血/再灌注组(24只),再灌注后,分别于2、6、12和24小时将血样分为4组。随机分为。检测)。用自制的止血带包围白色兔子大腿的底部(压力280 mmHg)以模拟止血带缺血,并在4小时后释放。在相应的时间点,取血分离血小板。用自动血细胞计数器测定血小板计数,用荧光素-荧光素酶试剂盒测定血小板ATP含量。使用JC-1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ym)的变化,并使用细胞色素C凋亡试剂盒检测血小板,检测血小板中的细胞质细胞色素C含量和脂质过氧化物。脂质过氧化试剂盒进行检测。

       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的血小板ATP含量在2和6小时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的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止血带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血小板线粒体功能受损,主要发生在缺血再灌注的早期(6小时),对血小板计数有显着影响。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硫辛酸合成酶低表达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