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科学家用病毒修复聋鼠听觉,先天失聪治疗迎突破

  据香港《明报》先天失聪个案近半与基因缺陷有关,涉及逾70种不同的基因。其中耳朵内用于将声音转化为电子信号、传送至大脑分析的毛细胞,或因一种名为TMC1的基因出现缺陷而令人“听不见“声音。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集中研究TMC1缺陷,以TMC1出现问题而严重失聪的老鼠做实验。这些老鼠连115分贝左右的声音(约等同摇滚音乐会的声浪)亦听不见。专家将经过基因改造的病毒注射进老鼠的耳朵,感染其毛细胞,以修复出现缺陷的基因TMC1。结果在1个月内,受感染老鼠听力显著改善,听到85分贝的声音(约等同汽车行驶的声浪)时有跳起等反应,并出现相应的听觉脑电波;未受感染的老鼠则没有变化。

  参与研究的医学专家霍尔特(Jeffrey Holt)称需作进一步研究,确认治疗效果的持久度,相信不久将来可发展出针对基因致聋的疗法。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细胞衰老促进骨关节炎形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