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施一公优秀弟子,手握13篇CNS的李晓淳再发Science

  他,8篇Natrue+2篇Science+3篇Cell


  李晓淳,2004年开始在清华大学求学,师从施一公院士。在清华大学的学习期间,他就展现出了卓越的科研探索能力,专注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领域。

  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李晓淳前往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加入了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Günter Blobel教授的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赢得了三机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洛克菲勒大学和威尔康奈尔医学)初级研究人员突破奖。

  2017年,他加入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担任分子遗传学系助理教授,在Joseph Goldstein和Michael Brown教授(198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领导下,继续使用结构技术研究胆固醇代谢和溶酶体储存疾病的相关路径。

  截至目前,李晓淳团队发表了40余篇该水平论文,今年的研究成果依旧丰硕,已发4篇,影响因子总计超122!(可添加小编微信获取全文哦~)

  01

  Cell (IF=45.5)

  10月3日,李晓淳作为唯一通讯作者在顶级期刊《Cell》发表了一篇题为“Molecular insights into human phosphatidylserine synthase 1 reveal its inhibition promotes LDL uptak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PS合成的机制,并表明选择性的PSS1抑制剂有可能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标题:人类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1的分子见解揭示其抑制促进LDL摄取

  研究内容: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两种磷脂酰丝氨酸(PS)合成酶驱动PS的合成。Ptdss1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导致PS产量增加,引起Lenz-Majewski综合征(LMS)。此前药理学抑制PSS1已被证明可以抑制肿瘤发生。

  该研究首次报告了野生型人类PSS1(PSS1WT)、导致LMS的Pro269Ser突变体(PSS1P269S)以及与抑制剂DS55980254复合的PSS1WT的冷冻电镜结构。PSS1包含10个跨膜螺旋(TMs),其中TMs 4-8构成了位于腔侧小叶中的催化核心。这些结构揭示了PSS1的工作机制类似于推测的膜结合O-酰基转移酶家族的机制。此外,研究发现PS和DS55980254都能别构抑制PSS1,并且DS55980254的抑制作用激活了SREBP途径,从而增强了LDL受体的表达并增加了细胞对LDL的摄取。这项工作揭示了哺乳动物PS合成的机制,并表明选择性的PSS1抑制剂有可能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02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IF=11.6)

  10月22日,李晓淳研究团队在《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发表了题为“Clues into Wnt cell surface signalosomes and its biogenesis”的综述文章,


  标题:Wnt细胞表面信号体及其生物起源的线索

  研究内容:

  Wnt形态发生素通过与其细胞外受体结合诱导信号传导。本文讨论了几项最新的结构研究,展示了Wnt与受体frizzled(FZD)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LRP5/6)的相互作用,Cachd1作为Wnt信号传导的替代启动子发挥的作用,以及脂化Wnt是如何在细胞内产生并分泌出去的。这些研究增进了我们对Wnt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的理解。

  03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4.7)

  5月23日,李晓淳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and inhibition of the human lysosomal transporter Sialin”的文章。


  标题:人溶酶体转运蛋白唾液酸蛋白的结构和抑制作用

  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呈现了人Sialin的四种结构状态:无配体胞质开放态、无配体腔开放态、NAAG结合态和抑制剂结合态。结构显示,带正电的胞质开放前庭可以容纳NAAG或Sialin抑制剂Fmoc-Leu-OH,而其腔内空腔可能结合唾液酸。此外,功能分析与分子动力学模拟识别出结合唾液酸和NAAG的关键残基。

  综上,该研究通过解析Sialin的不同结构状态,揭示了其如何通过不同的机制同时转运唾液酸和神经递质的机制,为深入了解溶酶体运输系统的功能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治疗溶酶体贮积症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04

  Nature

  9月25日,华盛顿大学David Baker团队在 Nature发表了题为“Designed endocytosis-inducing proteins degrade targets and amplify signals”的文章,李晓淳副教授为参与作者。


  标题:设计的内吞诱导蛋白降解靶标并放大信号

  研究内容: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计算设计方法——EndoTags,用于克服现有治疗方法在靶向蛋白质降解时遇到的限制。EndoTags能够与目标蛋白结合物融合,有效地引导溶酶体运输和目标降解,尤其适用于那些缺乏能刺激内吞作用的天然配体的受体。研究展示了针对多种受体的EndoTags,证明了其在不同组织中实现特异性降解的能力。此外,EndoTags还展示了提高工程配体-受体系统信号传导效率的潜力,具有广泛的治疗应用前景。

相关资讯 第711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 重磅关注:271种MDPI和Frontiers期刊2025年降为0级,还能投吗? 我国学者在靶向分子伴侣系统药物设计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诱导多能干细胞用于血管畸形建模和药物发现研究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