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移植性淋巴瘤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用已建立的淋巴瘤细胞株或患者淋巴瘤组织种植于免疫缺陷动物体内可建立移植性淋巴瘤模型,显现该肿瘤的特性,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肿瘤模型。目前,移植性淋巴瘤模型国内外主要采用以下两种移植方法:细胞种植法和组织块移植法。

  【造模方法】

  1.细胞种植法  人淋巴细胞(Raji),1×1000000个/只,腹腔注射在5~6周雌性BALB/c-nu/nu小鼠,一般22天左右出现明显的腹水。如果接种细胞数目增加,出现腹水的时间会缩短。此模型可连续传代,在无菌情况下,取裸鼠移植瘤制成细胞悬液或腹水瘤细胞均可,离心后用原代细胞按以上方法接种,仍可形成腹水。

  2.组织块原位种植法  取人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术中新鲜瘤组织块,对受体动物实施麻醉,取腹正中线切口,辨认结直肠,在浆膜面向肠壁内做3mm切口深达黏膜层,以10.0无损伤缝合线经切口将1立方毫米大小的瘤组织块植入裸小鼠结直肠黏膜层内,固定于肠壁黏膜层,关腹缝皮。然后进行体内原位器官筛选,取同一瘤源肝转移灶1立方毫米瘤小块移植另一只裸鼠结肠黏膜层,成瘤后的肝转移灶移植裸鼠结肠黏膜层。在裸鼠体内重复4次连续筛选。取肝转移灶进行裸鼠结肠移植,术后继续饲养,观察期为60~90天。当荷瘤裸鼠处于濒死状态时,取其中1只荷瘤裸鼠用颈椎脱位术处死,系统解剖,取出移植瘤。一部分瘤组织以原代移植方法进行鼠间连续传代,每次传代5~10只不等;另一部分瘤组织液氮冻存备用,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其他荷瘤裸鼠饲养至濒死状态或自然死亡,以观察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模型特点】

  1.细胞种植法  模型有腹水形成,多则10ml左右,镜下可见大量瘤细胞,且腹腔内有瘤块,主要分布肠系膜,贴近肠壁处及淋巴结节,肠系膜增厚粘连极为明显。瘤细胞大小一致,核染色深,核分裂多,密集排列间质少,瘤结节坏死明显,脾脏无明显浸润,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明显,巨核细胞多,肝、肾、肺未见瘤细胞浸润。染色体检查显示所有中期相多倍体中,着丝粒带型与人染色体一致,为人类染色体特征。细胞接种方法常用腹腔或皮下注射,一般来说,接种于皮下的模型,由于皮肤松弛,瘤结节可以较快生长,相应的宿主寿命较长,便于研究和观察。应用成型的细胞系注射,可建立能够连续传代的8细胞淋巴瘤腹腔模型。成瘤率达100%。

  2.组织块原位种植法  这种类似人结肠恶性淋巴瘤病的高转移模型移植瘤不仅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超微结构、DNA倍体水平和染色体核型等方面与人源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而且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

  【模型评估和应用】

  1.移植性肿瘤模型是筛选抗肿瘤新药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其优点在于容易操作和施加干扰因素,动物成瘤稳定,成瘤率高,个体差异小,成瘤时间差异不大,且可以同种或同品系动物中连续移植长期保留供试验之用。但是,此类肿瘤生长速度快,增殖比率高,体积倍增时间短,与人体肿瘤显著不同。

  2.自发性转移模型是人癌转移模型研究领域的难题,上述组织块原位种植方法制备的转移模型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胃肠恶性淋巴瘤自发转移提供了基本的实验材料;该法在深入研究直结肠恶性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组织发生、病因病理、侵袭和转移机制、实验治疗等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负压吸引装置抽取大鼠脑脊液方法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