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  成年雄性小鼠,按5ml/kg体重的剂量皮下注射20%CCl4茶油溶液,每5天一次,连续3个月。或成年雄性大鼠,皮下注射60%CCl4花生油溶液3ml/kg体重,首剂加倍,每周2次,共9周。造模期间,每日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每周称重一次。造模过程中,动态抽取全血制备血清作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含量检测。造模毕,处死动物摘取肝脏、脾脏、胸腺、肾上腺等器官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作组织形态学检查。

  (2)模型特点  注射CCl4后,模型动物活动逐渐减少,精神萎靡,毛发蓬乱无光泽,进食量减少,体重增长速度减慢。其中,模型小鼠在造模30d时,半数动物肝脏出现少量纤维组织增生,60d时多数动物呈现少量至中等纤维组织增生,90d时全部动物呈中等至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肝脏羟脯氨酸含量亦随造模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造模60d时升高,至90d时升高更显著。肝脏丙二醛含量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在造模各阶段均明显升高,至造模90d时,血浆白蛋白比例明显下降。模型大鼠在造模1周时,血清ALT升高,汇管区炎症细胞增多,但未发现肝细胞有明显的变性坏死;3周时,ALT升高的同时,肝脏开始肿大,色较深,肝静脉淤血,肝细胞出现大面积的脂肪变性,炎症细胞开始浸润肝实质,胶原纤维集中在汇管区;5周时,ALT、AST、HA同时升高,血清ALB含量下降而球蛋白含量增加,胸腺开始出现萎缩,肝脏明显肿大,质较硬且脆,色暗黄,触之油腻感较重,镜下可见皱缩的肝细胞、破裂的细胞核以及细胞碎片,肝实质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从汇管区开始向实质延伸;7周时,体重明显下降,肝重指数上升3倍,AST、HA含量上升更为显著,血清ALB含量更低,而球蛋白的含量更高,在胸腺萎缩的同时,脾脏和肾脏的重量开始增加,肝脏质更硬更脆,色灰黄,油腻感更重,肝细胞全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约半数细胞发生坏死,胶原纤维开始分割肝实质,小部分视野中出现纤维包裹形成假小叶;9周时,肝脏仍肿大变硬,但增大程度和肝重指数上升程度稍有下降,ALT下降,HA仍呈上升趋势,脾脏和肾脏的重量增加更明显,肝细胞大部分发生变性坏死,胶原纤维包裹肝组织形成假小叶。

  (3)比较医学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关节。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内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CCl3),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膜性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作为选用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灌胃法优点在于CCl4可直接经门静脉到达肝脏,1.5h后肝内即可达最高水平,但死亡率较高则是其难以克服的弱点;而皮下注射法虽成模率有所提高,且受干扰因素影响相对较少,但成模时间较慢。由于雌性大鼠对CCl4易产生耐受而成模率低,小鼠血样少而不易作多项指标检测,故通常挑选雄性大鼠用于本模型的复制。本模型特点:机制明确、病变典型、操作简便,但造模周期过长,动物死亡率较高,且停止给药后有一定自然恢复趋势。为此,有研究者采用CCl4复制模型时,先于饮水中加入苯巴比妥350mg/L以诱导肝酶,增加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增加CCl4对肝脏的毒性,还有研究者除了皮下注射CCl4外,还在饲料中混以猪油、胆固醇,并以30%的乙醇为饮料,以缩短模型动物肝纤维化形成的时间。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负压吸引装置抽取大鼠脑脊液方法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