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Hp诱发慢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  BALB/c小鼠,SPF级,5~7周龄,禁食12h,麻醉开腹,于胃大弯窦部后壁处,将带有腐蚀性药物的2号手术棉线(置15%石炭酸和25%醋酸溶液中浸泡)横穿于胃壁,两针点孔相距1~1.5rnrn,剪断棉线,按手术要求关闭腹腔,缝合皮肤,2h后恢复正常给水和进食。次日,禁食12h和腹腔注射雷尼替丁0.25mg/只后4h,灌胃给经微生物学和PCR鉴定的Hp菌液14×100000000CFU/只,于灌服Hp后不同时间,颈椎脱臼处死,取胃窦部黏膜,匀浆,作细菌克隆生长观察,行尿素酶和PCR鉴定,取部分胃黏膜组织,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进行检查。或蒙古沙土鼠(Mongolian gerbil,MG),8周龄,禁食禁水12h,灌胃给50%乙醇0.3ml/只,之后继续禁食禁水,次日灌胃给1000000000000CFU/L Hp菌液0.5ml/只,上、下午各1次,隔日上午再灌胃1次。或SPF级6周龄MG,禁食禁水24h,皮下注射消炎痛20mg/kg体重,6h后灌胃Hp菌液0.5ml/只,再禁食4h,如此连续灌胃3d,1次/d。12周时,断食断水24h,眼球放血,分离血清, ELISA检测抗Hp抗体,同时开腹取胃,沿胃大弯剖开,用生理盐水轻轻洗去胃内残留物,肉眼观察胃黏膜大体情况,然后一半黏膜组织进行培养、涂片及快速尿素酶纸片试验,另一半黏膜组织用10%甲醛固定,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2)模型特点  模型小鼠在其胃大弯窦部黏膜下挂上带腐蚀性药物的棉线2周时,胃窦部出现溃疡,直径在1~2.5mm等,局部胃黏膜腺体缺损,有纤维索性物质渗出,黏膜下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同时,胃黏膜经Hp条件培养基培养3d后可见乳白色菌落生长,其菌苔尿素酶试验呈阳性, PCR反应显示有特异性的DNA扩增条带。72d时,电镜观察发现胃黏膜有带鞭毛的螺杆菌。乙醇加Hp感染12、24周,约37%模型MG胃组织黏膜可见明显出血、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溃疡等病变,有时溃疡可深达肌层,同时,在胃窦、幽门部及胃体部黏膜上皮细胞表层黏液、胃腺窝中以及上皮细胞间可明显见到大量Hp存在,Hp感染率达到100%。消炎痛加Hp感染12周,模型MG胃组织黏膜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有大量淋巴滤泡形成,约1/3动物胃窦部可看到胃溃疡的出现。

  (3)比较医学  研究发现,Hp感染与胃溃疡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Hp对胃型上皮有着某种亲和力,可快速通过黏液层,穿透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致使黏膜内炎症细胞浸润,表面上皮细胞破坏,黏膜抵抗力下降;Hp释放的细胞外蛋白酶,可裂解黏液糖蛋白的聚合结构,使黏蛋白不能形成胶体,破坏了黏膜屏障的完整性;Hp分泌的大量尿素酶,可快速分解尿素产生多量的氨,后者可使上皮细胞周周环境改变,pH升高,H+从胃底腺进入胃腔受阻,H+逆扩散而致胃溃疡易于形成。此外,Hp还可以产生一些趋化炎性的细胞因子如脂多糖,使慢性炎症黏膜更易受到胃酸的损伤。虽然人类自然感染Hp者比率相当高,但将人源性的 Hp通过灌胃定植于小型实验动物体内却相当困难,这不仅因为Hp定植质量与动物宿主特异性有关,同时还与动物等级及Hp菌株侵袭力相关。相对而言,定植比较容易的小型动物是沙土鼠,动物级别是无菌级或SPF级,Hp菌株是高侵袭力株,后者指通过临床分离筛检和动物体内驯化而获得的毒力高、动力大和黏附性强的菌株。在本模型复制过程中,预先腹腔注射雷尼替丁,其目的是升高动物胃黏膜的pH值(其平均值从1变成5),使此后灌胃进入胃腔的Hp菌在尚未分解尿素及建立起抗强酸的微环境下能够存活下来,以提高Hp菌在胃黏膜内定植的能力。预先采用一定量的乙醇对实验沙鼠进行预处理,可造成胃内黏膜组织的损伤,破坏胃内环境,引起胃内菌群的生态失调,从而有利于Hp的定植。消炎痛的使用使接种Hp后的胃黏膜对Hp的敏感性增加,尽管消炎痛与Hp感染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造成胃黏膜损害,但它们共同损害某些重要的途径导致胃黏膜细胞旁的通透性增加,并使脆弱的胃黏膜直接暴露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入侵之下,使胃溃疡发生的危险性大大提高,二者具有协同和相加作用。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硫辛酸合成酶低表达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