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细菌性胆管感染模型

  (1)复制方法  体重为300~400g豚鼠,乙醚麻醉下,剖开腹腔,暴露胆囊,用1ml注射器吸出其中胆汁后,注入3×10000个大肠杆菌,或经过滤的20%豚鼠新鲜粪便混悬液0.1ml/只,或0.005mg/kg体重的内毒素,立即结扎针眼,缝合肌肉及皮肤。10d后,心脏采血制备血清,剖腹取胆囊,用10%甲醛固定后作病理检查。

  (2)模型特点  胆囊中注入大肠杆菌10d,模型动物胆囊黏膜皱折增粗增多,固有层纤维细胞数增加,纤维高度增厚,固有膜呈炎症细胞局部灶性或弥散性密集浸润。胆囊内注入高剂量内毒素(大肠杆菌脂多糖),导致黏膜表面破损,黏膜凝固坏死、出血,大面积纤维蛋白沉积,广泛黏膜缺失。

  (3)比较医学  人类胆囊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细菌感染。急性胆囊炎时胆囊胆汁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80%以上,其来源主要通过十二指肠上升途径,经淋巴或血运,经肠肝循环,以及由邻近脏器感染所致。其中以大肠杆菌(肠源性革兰阴性杆菌)为最常见。而细菌在酶的作用下可使结合胆汁酸转变成有毒的游离胆汁酸,从而加重组织损伤和炎症。人类胆囊炎在病理学上表现为胆囊壁增厚,纤维化和胆囊收缩,在临床上以高热发烧、白细胞增高、黄疸、右上腹反复胆绞痛等症状为其常见表现。本方法直接将大肠杆菌,或肠源性革兰氏阴性菌悬液,或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入动物胆囊,使模型动物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胆管括约肌张力增加,胆汁流量下降,胆囊组织破损或坏死,纤维蛋白沉积,炎症细胞浸润,造成的模型与人类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急性缺血性损害相近似。

相关资讯 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召开 2024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中期检查会议 【中国科学报】如何鼓励原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有了新变化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中国支气管扩张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肠道微生态失衡驱动肝性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国学者成果入选《细胞》年度最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