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模材料 动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药物:10%水合氯醛,FeCl2溶液。
2.造模方法 大鼠以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麻醉。固定于立体定向架上。手术暴露颅骨,根据注射部位确定钻颅部位。钻开颅骨,根据包新民等(1991年)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微量进样器缓慢进针至靶点(大鼠右额叶皮质坐标为:前囟前2.0mm,中线旁3.0mm,硬膜下2.0mm)。于右额及右枕各钻一孔安装不锈钢电极,固定。参考电极放置右耳。连接于POWERLAB生理记录仪。开始记录脑电图,10min后用自动推进器向靶点缓慢注射FeCl2(0.1mol/L)1000nmol,速率1μl/min,注射后留针5min。假手术对照组在同一部位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3.造模原理 铁具有致痫作用。
4.造模后的变化 注射FeCl2成功致痫后表现为:大鼠出现凝视、不动,呈阵发性,此后开始表现为湿犬样运动。或出现自动症。如重复、刻板地点头、咀嚼、哈欠、喷嚏等,伴有面部抽动,以及轻度惊厥,出现一侧前肢震颤:站立、双前肢震颤及持续性点头;双前肢震颤加重。失去平衡跌倒而出现全身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严重者发作衰竭导致死亡。
模型组的病程明显地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7天内,尤其3天内发作频繁,此后发作减少,15天后出现较规律的发作,以局灶性发作多见。
正常大鼠的EEG频率以5~10Hz为主,波幅小于200V。以低幅β、α为主,散在θ波。生理盐水注射后,脑电波形无明显变化。模型组注射皮层后平均经过(60+18)s的潜伏期,大鼠EEG表现出多种形式的癫痫样放电波形。典型波形有单棘波、多棘波、多相棘波、双相棘波、正相棘波、棘节律、慢波、棘慢波、慢波叠加棘节律、尖波、发作性节律波、发作后抑制等。频率最快可达30Hz。波幅高达310V,发作后可出现抑制波。
5.造模后病理变化 模型组大体外观见右额叶萎缩。明显棕黄色,为含铁血黄素沉着,而对照组相应部位未见明显改变。光镜下观察:模型组注射部位明显神经元变性、死亡,细胞结构瓦解、紊乱。实验侧海马神经元缺失明显,CA3区最明显,实验侧海马 CA3、CA4区神经元缺失,细胞核固缩,浓染,出现嗜酸性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胶质细胞增生。对照侧轻;CA1和CA2病变轻。模型组可见大脑皮质和海马CA1、CA3区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模型组注射灶及其周围有大量呈Perls阳性的吞噬细胞浸润,吞噬细胞几乎占据整个病灶,巨噬细胞深染居外周,光镜下细胞质内颗粒粗大,大量堆积,分辨不清细胞质与胞核,小吞噬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位于病灶中央,也染成深蓝色。病灶周围的胶质细胞反应也增强,胞体长形或似蝌蚪形,均有长短不一的突起,细胞数量较多,均染成深蓝色,细胞质与突起着色,核不着色。对照组前额皮质Peds阴性反应,或仅在病灶内有稀疏的巨噬细胞深染,损伤侧病灶旁有散在的小胶质细胞是Perls阳性,其他区域接近正常。
6.注意事项 手术器械严格消毒,防止手术感染,手术创伤应尽可能小,严格无菌操作;颅骨钻孔时应注意深浅,一旦有突破感立即停止,防止引起大量出血。
术后大鼠应分开,等苏醒后3~5h才能合笼饲养,防止先醒的舔咬昏迷大鼠的伤口。饲养室内尽可能保持大鼠最适温度、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