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同种/异种移植鳞状细胞癌模型

  【造模机制】将人SCC组织或癌细胞接种于免疫缺陷小鼠背部、前肢腋窝、腹股沟区、侧胸壁或舌下,可在局部产生SCC。

  【模型特点】目前常用的动物包括裸小鼠、 C3H、ICR、NC、BALB/c、C57BL/6、SCID、NOD/SCID小鼠等。此外,大鼠、豚鼠等也可用来进行模型构建。有人将舌鳞癌组织植入裸小鼠舌部,发现第4周淋巴结转移率为21%;20周后淋巴结转移率上升到79%。将Tca8ll3细胞注射于裸鼠的不同部位(舌、口底、腋窝),发现注射到裸鼠口底部的细胞具有极强的颈淋巴转移性。

  利用新西兰家兔建立的非同源性舌SCC模型,成瘤率为100%,淋巴结转移率和肺部转移率分别为50%和20%。新西兰家兔的舌鳞癌细胞具有高度恶性、低分化的特点,其生物学特性与人舌鳞癌细胞十分相似。

  通过化学诱导建立了家兔的舌SCC模型,并将该模型原代肿瘤组织移植人裸鼠皮下或兔皮下,再次生成肿瘤。也可构建皮肤鳞状细胞癌整体可视化动物模型,在实验动物活体非侵入状态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皮下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情况。

  【模型评估和应用】舌SCC模型构建简单,易于重复观察SCC生物特性具有优势。但由于啮齿类动物颈部淋巴体系解剖关系复杂,淋巴回流区域纵横交错,影响淋巴结的取材;且口腔注射建模影响动物的进食,故啮齿类动物舌鳞癌模型虽适用于转移途径与发生机制的研究,但不适于作为转移癌细胞定量检测与药物干预实验的动物模型。

  皮肤SCC整体可视化动物模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在药物治疗中可以动态实时观察药物与瘤体变化的量效关系,并即时取得血清学、免疫学等各项指标变化,对研究皮肤癌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硫辛酸合成酶低表达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