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梗死大鼠大脑中动脉致持久性局部脑缺血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为280~350g;药物:水合氯醛,抗生素。

  2.造模方法  以10%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注射麻醉,仰位固定于大鼠鼠板上,沿颈正中作约2cm长皮肤切口,分离出右侧颈总动脉并穿两根缝线备用,再分离出颈外动脉,结扎之。在颈外动脉下方小心分离出颈内动脉及其旁边一根小分支(翼突腭动脉,pterygopalatine),于分支下穿一根缝线,于近分叉出结扎之。已分离的颈总动脉近心端用动脉夹阻断血流,远心端用缝线轻轻拉起,于颈总动脉上剪一小切口,将一端加热成圆珠状(0.28mm)的尼龙线棒插入小口,缓慢推入至前脑动脉(约20mm),再往回拉约2mm即至大脑中脑动脉口,长约17mm(自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算起),用缝线结扎固定尼龙线棒。近心端用另一根缝线结扎,取下动脉夹,缝合肌肉和皮肤,手术完成后回笼饲养。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暴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不结扎。

  3.造模原理  结扎血管导致脑缺血。

  4.造模后的变化  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2.3±0.8,梗死范围:(21.6±6.7)%,脑含水量:(81.1±1.3)%。假手术组动物脑组织含水量为(78.5±0.7)%。

相关资讯 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召开 2024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中期检查会议 【中国科学报】如何鼓励原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有了新变化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中国支气管扩张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肠道微生态失衡驱动肝性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国学者成果入选《细胞》年度最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