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沙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中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长爪沙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方法:48只雄性长爪沙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24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在实验第4 周、第8 周和第16 周末每组分别处理8只沙鼠,化学法动态检测肝组织匀浆MDA含量以及SOD、GSH-PX和T-AOC活力,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动态检测血清TNF-α、INF-γ、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随NAFLD疾病的进展,沙鼠肝组织MDA含量逐渐增加,且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T-AOC水平先略升高后降低,4 周、16 周时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SOD水平先显著增高后明显降低,4 周时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8 周、16 周时明显降低(P<0.05、P<0.01);GSH-PX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8 周、16 周时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细胞因子TNF-α、IFN-γ随NAFLD进展逐渐增加,IL-10水平则逐渐降低,在8 周、16 周时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

  结论:高脂诱导的长爪沙鼠NAFLD模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随着单纯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展而出现显著变化,参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

相关资讯 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召开 2024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中期检查会议 【中国科学报】如何鼓励原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有了新变化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中国支气管扩张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肠道微生态失衡驱动肝性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国学者成果入选《细胞》年度最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