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大鼠非甾体抗炎药性胃黏膜损伤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健康SD雄性大鼠,体重180~220g;药物:吲哚美辛。

  2.造模方法  造模大鼠禁食18h、禁水1h后,0.1%吲哚美辛5ml/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3.造模原理  非甾体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具有胃黏膜细胞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诱发黏膜病变或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4.造模后变化  胃黏膜肉眼观察:对照组胃黏膜色泽红润,未见损伤性改变。模型组胃黏膜充血明显,广泛点片状出血糜烂灶,散在溃疡,胃腔内可见凝血块,部分大鼠胃、肠腔可见积血。

  光镜观察:模型组黏膜上皮细胞变性普遍,毛细血管广泛扩张充血,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均可见片状或灶状出血,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水肿改变,严重者累及或超过黏膜肌层;平均损伤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扫描电镜观察:对照组大鼠胃黏膜在扫描电镜下光滑而略有起伏,上皮细胞排列规则,被覆一薄层连续的黏液;高倍镜下可见细胞表面粗糙,颗粒(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和黏液丝多见。模型组扫描电镜下可见黏液层变薄,黏膜表层细胞破损,腺体细胞脱落,部分区域上皮细胞广泛剥脱,细胞排列零乱,可见明显出血现象。

  胃黏膜血流改变: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后者明显减少。

  胃黏膜组织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 TXB2)

  含量变化: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年度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首次在外周神经系统发现小胶质样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基础与精准预防” 2024年度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我国学者在异种肝移植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