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模型

  目的: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内,模拟新生儿在高原环境下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过程,制备不同海拔高度下高原脑损伤大鼠模型

  方法:10日龄的SD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A组(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B组(2000 m组)、C组(4000 m组)、D组(6000 m组)。对照组大鼠在屏障环境中饲养,实验组大鼠置于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结合运动的方法制作新生儿高原脑缺氧缺血模型,运动方式为在舱内游泳槽进行 60 min/d的游泳运动,且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内生活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0 h。每组大鼠分别在第3、7、11、15 天用Zea 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行为学评分并且于第15天采集静脉血,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每组处死后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TTC染色。

  结果:(1)神经病学评分:实验组B组、C组、D组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行为学评分差异显著(P<0.05),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2)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均有炎症细胞浸润,且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3)TTC染色表明:在高原环境下大鼠的大脑皮质缺血明显。(4)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显示:实验组B组呈帽状结构;C组呈不规则形;D组呈锯齿状。

  结论:本研究采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结合运动模拟高原环境制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比其他方法更符合缺血缺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贴近,可用于相关研究。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年度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首次在外周神经系统发现小胶质样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基础与精准预防” 2024年度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我国学者在异种肝移植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