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将该方法纳入脊髓压迫模型,因其可行压迫后减压,故将其单独提出。Rivlin等使用改装的动脉瘤夹,直接钳夹脊髓,可以反映不同钳夹力、不同的压迫时间与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Sheng等制备了微创的鼠脊髓损伤模型,通过切开棘间韧带暴露硬膜外隙,而不进行椎板切除,垂直于脊髓纵轴在T11水平的硬膜外隙放置15mm的硅胶管;在放置硅胶管之前,用缝合线穿过硅胶管;在脊髓压迫之后的1min、30min、60min和120min时,撤除硅胶管。在损伤后1d、3d、7d和14d评测神经系统功能并进行组织学分析。BBB运动评分等随时间而逐渐恶化,组织学分析表明,腹侧角的正常神经元逐渐减少,细胞坏死横断面积增加。其后李刚等用动脉瘤夹建立模型。造成接近于日常生活中人体脊髓损伤的类型,在研究脊髓损伤后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变化、解除钳夹压迫的时机及电刺激和神经保护性干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制作该模型的关键是钳夹的部位与压力大小的确定。此类模型多为闭合性损伤和非瞬间损伤,既有机械压迫所致的原发性损伤,又有受压后引发的继发性损伤,与临床较为相似。便于进行神经功能和代谢改变的研究与检测。
此类模型多为非瞬间闭合性损伤,便于进行神经功能和代谢改变的检测,可以分级、定量地模拟自然损伤过程,有助于了解胶质瘢痕的增生状况,从抑制损伤后不利病理反应和促进神经再生的角度。探索治疗慢性损伤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