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失血性贫血动物模型怎么制备?

  急性大出血后贫血是由快速大量出血引起的贫血,而慢性出血后贫血是由长期中度出血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

      [模型化机制]通过人造血减少动物的血容量和血细胞,这导致动物的短期贫血特征,这是出血性贫血的模型。

      [建模方法]实验动物是小鼠,大鼠,兔子和狗。具体方法如下。小鼠的眶后静脉丛出血六至八滴(约0.5毫升),每隔一天连续五次形成慢性出血性贫血模型。连续7天每天切尾巴并出血0.5 ml,可导致贫血。

  2、将大鼠尾巴,每隔一天抽出1.5-2毫升血液,连续5次,以形成慢性出血性贫血。

  3、兔子或狗每天一次从动物的静脉或动脉中收集总血液量的1/3、然后重复几次以创建出血性贫血的动物模型。  [模型的特征]采血后,可以显着减少和检测动物中的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如果需要增加贫血程度,可以适当增加采血的数量和采血的数量。  [模型的评估和应用]急性出血性贫血是由于在短时间内排出大量血液而引起的。慢性出血性贫血也是由反复出血引起的。该方法易于操作且具有明确的指标,但很难控制样品之间的失血量。该模型用于研究常见出血性贫血的病因和新药的药效学。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年度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首次在外周神经系统发现小胶质样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基础与精准预防” 2024年度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我国学者在异种肝移植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