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肝脏组织的代谢轮廓模型

  目的: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肝组织的代谢特征模型,从代谢的角度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肝脏代谢的变化,以及特征性代谢产物在心力衰竭疾病诊治的分子机制中的价值。

  方法:对20只雄性Wister雄性大鼠,心力衰竭组进行腹主动脉狭窄手术,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并在术后24周繁殖。利用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分析大鼠肝组织的代谢特征,建立正交偏*小二乘判别模型和心力衰竭大鼠肝组织主成分分析模型,*后结合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取特征性代谢物。

  结果:成功建立了主成分分析模型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模型。同时,我们筛选并鉴定了10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包括溶血磷脂酰胆汁,它们在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油酸,甘胆酸,硫酸脱氢表雄酮等物质。

  结论:所建立的代谢特征模型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肝脏功能失调的状态非常吻合,所选择的特征代谢产物是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分子机制以及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关资讯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 我国学者在鼻咽癌“减毒”放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