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小鼠模型实验中揭示线粒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近,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阐释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线粒体在使人衰弱和致命性的运动神经元疾病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他们制备了一种新的小鼠模型来研究这类疾病。

  生物化学教授Janet Shaw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当健康、功能的线粒体无法沿着轴突(神经细胞的细胞本体长出突起,功能是传递细胞本体的动作电位至突触)移动时,小鼠会表现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的《PNAS》杂志,在研究中,Shaw及其同事称,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神经元疾病可能是由线粒体沿脊髓和轴突的分布较差而造成的。本文*作者Tammy T. Nguyen是犹他大学医学院的M.D./Ph.D医学课程学生,该项目旨在培养具备优秀临床技能和严谨科学训练的医生,将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联系在一起,改善卫生保健。

  Shaw说:“长期以来,我们已经知道线粒体功能和分布与神经疾病之间的联系。但是我们并不清楚,是否缺陷的发生是因为线粒体不能到达正确的位置,或因为它们无法正常运作。”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细胞器,发挥多种功能,包括产生ATP——细胞将其转化为化学能量用以生存。因此,线粒体常被称为“细胞能量工厂”。它们对于防止过多的钙在细胞内积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积累可引起细胞凋亡。

  线粒体要执行其功能,必须被分配到身体内的细胞中,这是在小蛋白“马达(motors)”(它沿轴突运输细胞器)的帮助下完成的。对于小蛋白“马达”运输线粒体来说,被称为线粒体Rho(Miro1)GTP酶的酶采取行动,将线粒体附着到马达蛋白上。为了研究线粒体的运动与运动神经元疾病之间有何联系,Nguyen制备了两种小鼠模型,在这些小鼠模型中产生Miro1的基因被敲除。*只小鼠模型在胚胎期缺乏Miro1。第二只小鼠模型则在大脑皮质、脊髓和海马体缺乏这种酶。

  研究人员发现,在胚胎期缺乏Miro1的小鼠具有运动神经元缺陷,使它们一出生就不能换气。在对小鼠进行检测后,Nguyen、Shaw及其同事发现,这些小鼠出生后,呼吸所需的神经元在其脑干上半部分是缺失的。对于呼吸也很重要的膈神经,也未充分发育。Shaw说:“我们认为,小鼠中出现的肢体障碍,表明运动神经元有缺陷。”

  相反,大脑和脊髓中缺乏Miro1的小鼠,在出生时则很好,但是很快发展出神经学问题的迹象,例如隆起的脊柱、移动困难和足爪交叉紧握,出生后35天左右死亡。根据Shaw介绍,这些出现的症状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似。

  她说:“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似乎是好的,钙的水平是正常的。这*次表明,限制线粒体的运动和分布,可能会导致神经疾病。”

  本文共同作者、犹他大学神经学系的Stefan M. Pulst博士称,线粒体运输过程非常的重要,不仅仅对于运动神经元,对于其他神经元也是如此。“Miro1蛋白和两种动物模型,代表着研究ALS(渐冻人)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虽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这项研究打开了一种可能性,即开发某种新药,部分地纠正线粒体的分布缺陷,以减缓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进展。首先,Shaw想制备一种模型,在成年小鼠中敲除Miro1基因,以观察是否结果可模拟神经系统疾病。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硫辛酸合成酶低表达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