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腺嘌呤致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300~360g;药物:腺嘌呤。

  2.造模方法  按每天200mg/kg剂量将腺嘌呤制成混悬液1ml,定时给大鼠灌胃喂药,累计总剂量为1.5g/只,造模全过程24天。第1~12天,每天给药1次,第12天以后隔日给药。开始给药后的第30天处死全部动物,取血样送生化检测,并取肾组织作光镜病理学检查。

  3.造模原理  腺嘌呤在动物体内经一系列酶的水解,形成尿酸。当血中尿酸浓度超过500μmol/L(8.5mg/dl)时,尿酸盐将析出结晶,沉积于肾小管与肾间质部位,形成尿酸盐异物肉芽肿性炎症,并堵塞肾小管腔引起相应的肾小管腔呈囊状扩张。随着病程的进展,肾单位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

  4.造模后一般变化  实验组动物于给药第12~15天开始出现多尿,多饮,精神萎靡,逐渐出现食少,体重减轻,毛色干枯,耳廓苍白,目色淡红,眯眼,眼睑周围水肿,尾巴湿冷,活动减少,竖毛,蜷缩,多尿,外阴周围湿毛现象。

  5.造模后生化及病理变化  肾功能检测结果见血肌酐与尿素氮同时增高,与正常组比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浆二氧化碳总量(total carbon dioxide, TCO2)显著降低,血浆阴离子隙(ninon gap, AG)增加。

  肾脏病理光镜检查:实验组大鼠健全肾小球在25%左右,肾皮质区大多数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多,肾小球呈分叶状,除见较多异物肉芽肿结节之外,主要病变在肾小管,尤其是近曲小管与间质的炎症、异物肉芽肿、肾小管囊状扩张并有较多纤维化病灶形成。对照组肾组织未见异常改变。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年度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首次在外周神经系统发现小胶质样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基础与精准预防” 2024年度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我国学者在异种肝移植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