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的拮抗作用
1.利血平拮抗这是自发现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对抗利血平引起的动物异常行为后,建立起的用于抗抑郁研究的最早的动物模型,常用于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的初筛。
2.高剂量阿扑吗啡的拮抗 该模型反映了药物对去甲肾上腺素(NA)重摄取或NA传递的作用,可用于筛选抑制NA重摄取或能激活α1-肾上腺能受体和β2-肾上腺能受体的抗抑郁药,目前仅用于抗抑郁药物的初筛。且较少单独使用。
二、药物的诱导作用
1.5-羟色胺酸诱导的甩头行为 抗抑郁药的作用在于其提高中枢NA和(或)5-羟色胺(5-HT)功能。一些抗抑郁药可通过阻断5-HT的重摄取而增强5-HT的作用。5-羟色胺酸是5-HT的前体物,给予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可抑制代谢,再给予抗抑郁药就可增强其典型的症状——甩头行为。该模型常用于研究筛选作用于中枢5-HT或NA系统的抗抑郁药。
2.氯米帕明诱导模型 动物应用氯米帕明可致动物成年后具有行为缺陷及快动眼(REM)睡眠异常,雄性鼠性行为减少等改变,研究证实此模型动物脑内5-HT能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传导异常,可用于关于抑郁症单胺递质假说的研究。
3.哇巴因诱导模型 双相抑郁和躁狂症都与Na+ - K+ - ATP酶膜离子泵的活性降低有关,Na+ - K+ -ATP酶抑制剂哇巴因可以诱导SD大鼠类抑郁行为改变,此模型可用于双相抑郁症的研究。
三、药物的其他作用
1.小鼠育亨宾增强模型 在抑制NA失活或抑制NA重摄取的抗抑郁药与育亨宾同时应用的情况下,可增强育亨宾对小鼠的致死作用。该模型主要用于观察抑制NA重摄取的抗抑郁药。
2.糖皮质激素模型 对大鼠持续注射糖皮质激素导致其体重减轻。通过FST测试发现。不动时间明显增加而游泳时间减少,但不改变挣扎时间和不动时间的潜伏期,在旷场测试中无焦虑样和抑郁样的行为特征。该模型仍是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通过人为地增加机体的糖皮质激素水平。模拟行为诱导的生物学变化,大大缩短了造模的生物环节,因而缩短了造模周期。该模型有可能成为新型有效的抑郁症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