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肠粘连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  成年大鼠,禁食不禁水12~16h,用戊巴比妥钠按40mg/k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仰卧固定于手术板上,腹部常规脱毛并消毒皮肤,铺无菌纱布,于下腹部正中作长约2~3cm切口,提出盲肠,置于干纱布上5min,使盲肠浆膜干燥,然后以解剖刀片轻刮整个盲肠浆膜10遍左右,致使整个盲肠壁出现点状轻度渗血,再滴入适量(1~2滴)无水乙醇于创面上。盲肠回纳腹腔原位后,以止血钳连皮肤一起以切口为中心夹伤两侧相应腹壁,用4号丝线在两侧腹壁对称结扎(跨度为0.5cm),造成局部缺血,分两层以1-0丝线缝合切口。动物术后分笼饲养,第7日处死。按以下标准对粘连程度进行评分:①完全无粘连:0分。②内脏间或内脏与腹壁间只有1条粘连带:1分。③内脏间或内脏与腹壁间有2条粘连带:2分。④多于2条粘连带:3分。⑤内脏直接粘连至腹壁:4分。

  (2)模型特点  采用本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粘连率约为90%,以盲肠和切口为中心可形成多条粘连带,盲肠与小肠、小肠与切口、小肠之间均可形成粘连,评价粘连程度时不用剥离浆膜,不易出血。本模型制备方法简便、经济,模型成功率高,与临床上人类肠粘连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等均有相似之处;且模型动物死亡率低,粘连程度等级资料容易分级评判。

  (3)比较医学  肠粘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临床上导致肠梗阻、不孕、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术后肠粘连至今仍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外科难题。有研究报告指出,曾经历过腹部手术的患者80%~90%可发生术后肠粘连。患者肠粘连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可能的因素之一是患者腹腔手术时,腹腔受到机械、化学、温度等损伤及刺激后,可引起患者腹膜和浆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导致损伤部位炎性渗出,由于纤溶系统及吞噬能力的受限,再加上机体内氧自由基和溶菌酶可灭活纤溶酶,使溶纤能力被削弱而发生纤维素沉淀,最终形成粘连。同时缺血也是肠粘连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手术时腹膜或浆膜缝合过于紧密,造成局部缺血,则与之接触的腹膜或浆膜很容易形成血管性粘连。除啮齿类动物肠粘连模型外,兔和犬都可复制肠粘连动物模型,而且比大小鼠更易观察和评价。如用体重约为2.5kg的成年新西兰兔,用戊巴比妥钠40mg/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后,取腹正中切口入腹,在距回盲部2cm处回肠壁上,以牙科用粗砂轮手工摩擦回肠浆膜至局部渗血,造成回肠浆膜面粗糙,然后分两层以1-0丝线缝合切口,即可建立回肠型肠粘连动物模型。目前,在肠粘连模型制备中手术法仍是制作肠粘连模型最常用的方法,采用手术创伤刺激大鼠腹腔均可造成术后肠粘连,其中以盲肠型动物模型的制备较为理想,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实验条件稳定,可控性好,动物死亡率低,观察指标可分级评定和统计。而回肠型动物模型制作因刺激程度和时间、肠粘连程度不易量化等因素,实用价值不如盲肠型动物模型。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硫辛酸合成酶低表达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