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硬膜外球囊注水法
(1)复制方法 新西兰兔,雌雄不限,体重为2.0~2.5kg。经耳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按25~30mg/kg体重的剂量)或20%乌拉坦(按5ml/kg体重的剂量)麻醉后,仰卧位固定,行左侧股动脉插管以测量动物血压、心率并记录动物呼吸。再将动物转为俯卧位,剪除头顶部毛发,手术区域皮肤消毒。行皮肤正中纵向切口切开头皮,于左顶部钻孔,去除一直径约1cm的圆形骨瓣,放置可注水球囊及颅内压光纤探头,充水球囊外接一头皮针塑料管,与1ml已充水注射器形成一密闭系统;于右顶部钻一直径约0.6cm圆形骨孔,前缘达冠状缝,内缘距中线(矢状缝)0.3cm,保持硬脑膜完整,用于放置颅多普勒(TCD)探头以探测大脑中动脉(MCA),在获取最佳图形后妥善固定。
于实验前记录一次颅内压(ICP)、TCD频谱、心率、呼吸和平均动脉压。随后分时间点(1次/5min)向球囊内匀速注水0.05ml,待ICP稳定后记录TCD频谱及各生理指标,再次注水至球囊,总容积为0.45ml(每次注水量减半为0.025ml),直至兔最终死亡。实验中维持动物体温在37~38℃。还可在颅内压升高的不同时间点采血进行血气分析。
(2)模型特点 新西兰兔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时MCA的正常TCD频谱的形态与人类的TCD频谱相似,近似一个直角三角形,按形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垂直而尖锐,称为收缩期波;第二部分为一低钝三角形波,称为舒张期波。收缩期波下降支上有一切迹,使下降支外观形似一级台阶,此切迹将收缩期波又分为两部分,切迹前的峰顶点称为S1,因此该峰称为S1峰。切迹后缘近似一平台,其最高点称为 S2。随着水注入球囊,颅内压逐渐增高,其收缩期峰变尖耸, S2亦逐渐升高,随着ICP继续升高,“S2峰”也逐渐上抬至与S1峰高度相仿,使整个收缩期波演变成一个双尖塔状。此后,ICP持续升至最高,舒张期波逐渐下降直至消失,出现心率和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的库欣(Cushing)反应,最终死亡, TCD频谱也由微弱收缩峰逐渐下降至消失。
根据实验设计者的需要,进行相应病理指标的监测和分析。
(3)比较医学 采用颅多普勒探测仪能够较灵敏地体现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别是当TCD频谱出现“双尖塔状波”时,有可能是反映颅内顺应性即将衰竭的表现。而TCD频谱的分析,更能相对较早反映颅内高压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判断、治疗危重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带来了希望。
2.硬膜外加压法
(1)复制方法 新西兰兔,雌雄不限,体重为2.0~2.5kg。经耳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按25~30mg/kg体重的剂量)或20%乌拉坦(按5ml/kg体重的剂量)麻醉,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通畅。用江湾-Ⅰ脑立体定位仪将兔头背位固定,剪除头顶部毛发,手术区域皮肤消毒。沿中线纵向切开头皮至后枕部,将连检压计的穿刺器(9号针头改制)自枕前骨粗隆下方正中穿透环脑膜刺入小脑延髓池,以测正常颅内压。参照Sawyer图谱,定位坐标为APO·L4处。在颅顶部钻一小孔,以刚刚穿透颅骨为宜,在脑立体定位仪操纵下将一穿刺针垂直向下刺入脑室(约H5水平)。穿刺针的末端经塑料管与装有人工脑脊液的恒压灌注瓶相连,逐渐升高恒压灌注瓶的高度经侧脑室进行加压。从小脑延髓池刺入的测压针所连的检压计上可见颅内压随之升高,每升高20mmHg(2.67kPa),将灌注瓶的高度固定,则颅内压在相应的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可达6h以上。当颅内压增加80mmHg(10.64kPa)时,绝大多数实验动物因呼吸循环停止而死亡。因此,通过调节灌注瓶的悬吊高度,即可获得不同实验价值所需的各阶梯颅内压数值。
(2)模型特点 家兔的正常颅内压值在0.09kPa左右。考虑到临床上颅内压可能突然升高或逐渐升高以及升高的程度不同,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可通过调节恒压灌注瓶的高度来获得不同梯度的稳定的颅内压数值。插入侧脑室的加压针可用自凝牙托粉将其迅速牢固地固定在颅骨上。而测压针仅供测压之用,自环脑膜刺入后放稳即可,无需另加固定。实验过程中,维持动物体温37~38℃。
(3)比较医学 经侧脑室加压,小脑延髓池测压的方法,从侧脑室滴入的人工脑脊液经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小脑延髓池迅速扩散至整个蛛网膜下腔,造成弥漫性颅内高压。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等均属这一类颅内高压。因此,该模型与临床部分颅内高压相近,并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可靠、观察方便、颅内高压稳定等特点,可满足各种急性动物实验观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