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自发性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

  1997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部松田浩珍首次报道了自发产生AD表型的Nc/Nga小鼠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Nc/Nga小鼠是日本的一种宠物鼠,1957年由日本名古屋大学近藤恭司培育成功。近藤等发现该系小鼠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皮炎、脱发、贫血以及肾小球肾炎等变化,认为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动物模型。1997年,松田等对该系小鼠重新研究后,将其确定为AD动物模型。

  1974年,DS无毛型(DS-NH)小鼠由近交系DS小鼠突变而来。DS-NH小鼠可以在普通生存条件下自发地发展成皮炎,研究认为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

  【模型特点】8周时,Nc/Nga小鼠在耳、颊、眼睑、鼻、背等部位出现皮肤粗糙、红斑以及搔抓行为,进而发生糜烂、渗出、溃疡、结痂。随周龄增长,病情逐渐增加,到17周到达顶峰。组织学检查呈现明显角化过度、角化不全以及棘层肥厚,真皮内肥大细胞数目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有脱颗粒现象。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较多CD4+T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少量CD8+T细胞浸润。Nc/Nga小鼠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水分丢失增加,皮肤中的神经酰胺水平下降,这些特点与人类AD非常相似。

  9周时,DS-NH小鼠出现明显搔抓行为,面颈部、胸部和前肢屈侧皮肤出现红斑、水肿和糜烂,25周达到高峰。皮损中有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CD4+T淋巴细胞以及CD11b+巨噬细胞浸润。血清 IL-4以及IgE水平显著增加。

  【模型评估和应用】Nc/Nga小鼠是较理想的 AD动物模型。但该模型有两方面不足:其一,AD发病率较低。为确保疾病表型的出现,通常需要敏感半抗原刺激;其二,很难对皮损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因此。该模型较多地应用于AD发病机制的研究,在临床药物筛选方面则受限较多。

  DS-NH小鼠目前并不是公认的用于研究AD的最佳小鼠模型,其与NC鼠以及和AD的联系和区别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硫辛酸合成酶低表达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