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变应性结膜炎模型

  【造模机制】眼部变态反应主要是肥大细胞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枯草热性结膜炎、春季角膜结膜炎、特应性角膜结膜炎、巨乳头状角膜结膜炎等主要参与Ⅰ型变态反应。用于诱发Ⅰ型变态反应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卵清蛋白诱发的主动变应性结膜炎。将卵清蛋白给实验动物腹腔注射,使其产生IgE抗体,IgE与结膜组织中肥大细胞的Fe受体结合而主动致敏。当用抗原进行局部攻击时,引起激活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从而使局部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并伴有局部嗜酸细胞浸润。注入伊文思蓝,可渗出于眼组织内,引起组织水肿,根据结膜水肿程度、嗜酸细胞浸润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以及结膜组织提取液的光密度,判定血管通透性变化,以反映结膜变态反应的程度。DL-二巯基苏糖醇(DDT)是黏液溶解剂,它可破坏结膜黏液屏障功能,使卵清蛋白这种大分子物质可以穿透入结膜,与组织内的 IgE抗体结合,增强眼部变态反应。

  【造模方法】给大鼠或豚鼠腹腔注射卵清蛋白磷酸缓冲液(PBS)1ml(含卵清蛋白100μg,硫酸铝钾10~20mg,pH 7.4)免疫。14天后,各眼滴1mol/L DDT 10~20μl,以消除结膜黏液屏障,提高攻击效果。15分钟后,对于判断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动物,静脉注入(0.125mg/100g)溶液1ml。并立即用5%卵清蛋白PBS液10μl滴眼攻击;对于判断临床及组织学改变的动物,仅用5%卵清蛋白PBS液10μl滴眼攻击,不注射伊文思蓝。局部抗原攻击后30分钟,裂隙灯下判断组织反应,用下列记分法对反应定量(每眼最多10分):

  1.充血(睑结膜和球结膜)  0:正常;1:结膜呈粉色;2:结膜呈红色;3:结膜呈暗红色,有瘀点、瘀斑。

  2.水肿  0:无;1:仅下眼睑水肿;2:上下眼睑均水肿,眼睑部分闭合;3:眼睑外翻,水肿明显,眼睑至少半关闭;4:上下睑及睑缘均水肿。

  3.分泌物  0:无;1:稀黏液状;2:眼睑及周围的毛发潮湿;3:眼睑及周围的毛发潮湿,稠黏液状。

  血管通透性判断:抗原攻击后20~30分钟,处死动物,摘除眼睑、结膜和眼球,去除脂肪组织,称重。将组织分别置于0.5%硫酸钠和丙酮混合液(3:7混合)5~10ml中,室温下振荡,24小时后,将溶液于300r/min离心10分钟,吸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计在620nm处测定光密度,依组织称重换算为伊文思蓝含量μg/g。

  组织学检查:抗原攻击后30分钟切除上方球结膜制备光镜标本,将组织固定在Karnovsky固定液中,乙醇梯度脱水,异丁烯酸乙二醇包埋,切片厚2μm,H&E、PAS及碱性Giemsa染色,光镜观察。用网格为0.25mm×0.025mm网状计数尺在3个不同的视野内对结膜上皮、上皮下组织及基质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计数。

  【模型特点】造模阳性的组织学检查可见,结膜上皮内及基质内嗜酸细胞大量浸润,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明显增多;脱颗粒肥大细胞与肥大细胞总数之比值明显增高。

  【模型评估和应用】本法是抗Ⅰ型变态反应药物常用的筛选方法,方法客观、简便、快速(攻击后10分钟即出现明显的结膜炎症状,30分钟达高峰,1小时后消失)并定量,筛选的结果与临床效果基本吻合。给药途径与给药时间由受试药物的药效学与药动学特点决定。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硫辛酸合成酶低表达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