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离焦诱导近视眼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使用各种方法使物像聚焦于视网膜的后方,使得眼球处于远视性光学离焦状态。通过调控机制(巩膜、脉络膜途径)来调控眼轴的变化,使得眼轴代偿增长。当眼轴增长到离焦焦点时眼球才停止增长。有人认为该模型利用巩膜机制使得眼球巩膜生长及后极部重构加速,脉络膜机制使得脉络膜变薄、视网膜后移,从而造成近视眼状态,而当物像清晰后正视化过程使得眼轴停止延长。

  【造模方法】

  1.球镜离焦法  将凹透镜固定于动物眼前,可选择使用眼罩、面罩、手术缝合镜片或者激光手术等方法造成实验动物离焦。饲养动物选择正常光线,按照昼夜节律喂养。给刚开睑的小鼠佩戴-10.00D的镜片,在6周左右戴镜眼出现-13.00D的轴性近视。给刚开眼豚鼠佩戴离焦镜片后依据佩戴镜片度数的不同,诱导出的近视度数也不相同,在佩戴-8.00D以内,眼轴的增长与镜片度数呈线性正相关,但也有学者认为至少-6.00D的镜片以上才能诱导出豚鼠的近视眼。

  2.角膜散光法  散光也能造成物像离焦,并能形成模糊影像,有一定的形觉剥离的效果。使用至少大于2.00D的散光镜片固定于刚开眼的实验动物眼前,或者是以手术的方法使实验动物角膜产生高度的散光,约在2周后眼轴会变长。

  3.限制视线距法  利用限制实验动物视线的距离来模拟青少年后天获得性近视。将幼年实验动物放在狭小的地方饲养,或者迫使其固定看近处从而造成近视眼的形成。将幼鸡饲养于狭小花布覆盖实验笼内视距限制5~10cm,迫使其从砂中选取食物,饲养15周后产生不同程度的近视。将幼猴固定于看某近处(如地板)的姿势,或使用头罩限制其视距,每天数小时,持续数月至1年可诱导出猴眼近视眼模型。

  【模型特点】可造成不同度数的近视模型,该模型使用的离焦镜片度数大致分为:①高度离焦镜片(>-10.00D);②梯度离焦镜片(-2.00~10.00D,以2D为梯度)。研究显示,屈光不正完全矫正后需要至少-6.00D的离焦镜片才能诱导出显著的近视状态。

  【模型评估和应用】该模型中球镜离焦法能够选择控制离焦度数从而控制实验动物的近视度数,是该模型的主要优点;其次,限制视距的方法模拟了青少年因大量近距离学习工作所产生的获得性近视的发病机制也是其独特之处。但使用该模型学者多使用单眼佩戴镜片对侧眼对照的方法,但是该情况往往造成屈光参差,单眼抑制发生与期望不符合;同时,高度凹透镜的离焦超出动物的明视范围也与我们期盼的使用调节导致调节疲劳所不符合。选择离焦镜片度数与产生的近视度数相关,豚鼠较优,其对低度离焦更为敏感。适用于近视眼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应激性高血压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肾外包扎性高血压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高脂、高糖饲料致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维生素D致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