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角膜新生血管常导致角膜透明度降低,是致盲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临床上CNV治疗仍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CNV动物模型属于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通过物理方法(热烧烙术和角膜缝线法等)、化学方法(碱性化学药物烧伤等)、生物方法(角膜囊袋鉴定法)和手术方法(异种角膜移植、角膜基质内注射牛清蛋白、角膜基质肿瘤组织植入术等)可人为地诱发动物的角膜新生血管增生,产生类似于人类疾病的模型。下面主要介绍角膜新生血管研究最常用的方法——角膜囊袋鉴定法。常用的诱导剂有内毒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二氧化硅等,以缓释内毒素和bFGF缓释药丸诱生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制作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造模机制】内毒素诱生的CNV继发于炎症反应,并且炎症刺激反应与新生血管的诱生呈正相关,内毒素诱生新生血管过程可能受巨噬细胞分泌的bFGF因子调控,并且被巨噬细胞分泌的其他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放大。

  bFGF是包含146个氨基酸具有复杂功能的单链肽,在一系列体外实验中,被证实具有对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和趋化作用。bFGF诱导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大量的μ-PA,在血管生成早期起中心作用,μ-PA将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成具有酶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后者又可激活胶原酶,溶解新生血管起始缘的基膜,并导致

  内皮细胞进入三维的胶原基质,形成新的毛细血管芽。

  【造模方法】缓释内毒素聚合物药丸的制备:乙烯-醋酸-乙烯脂聚合物(Elvax)珠采用高纯的己醛清洗至分光光度纯,在室温下将聚合物溶于二氯甲烷至10%(W/V)最终浓度,将一定比例E.Coli内毒素与10%Elvax混合并强力搅拌至均匀悬液。内毒素-Elvax悬液用消毒滴符滴入8孔玻璃板聚合,完全聚合后,制成1立方毫米大小,(1.3±0.3)mg/丸,紫外线消毒后-40℃储藏备用。

  bFBF缓释药丸的制备:bFBF缓释药丸由缓释剂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ydron)和一定量的诱导剂bFGF混合而成,在bFGF-Hydron缓释药丸中加入一定量的硫糖铝(sucralfate),制成Hydron包裹的bFGF-sucralfate缓释药丸,可有效地稳定bFGF的生物活性,减缓bFGF的释放。

  角膜囊袋制作:所有手术步骤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3%戊巴比妥钠兔耳缘静脉注射全身麻醉(25mg/kg),1%地卡因局部点眼麻醉,在角膜中央作1.5mm、1/2角膜厚度切口,向6点位潜行分离1/2厚角膜囊袋,至距角膜缘2.0mm处,采用玻璃套管植入制备好的缓释药丸,将囊袋切口重新复位,以便愈合。

  【模型特点】CNV与局部内毒素呈剂效依赖关系。用浓度为15%内毒素聚合物能获得显著的角膜新生血管生长,仅伴有轻微的角膜水肿,能诱生适宜的CNV动物模型,内毒素浓度过高则引起显著的角膜炎症,基质混浊而且新生血管生长易融合,影响新生血管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浓度太低则诱导力度过小,不适合模型的要求。

  【模型评估和应用】缓释内毒素聚合物药丸诱生CNV模型的优点是:新生血管定向成束生长,重复稳定,测定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明显提高,并且可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每日连续动态定量测定,方便与对照组比较。

  bFGF缓释药丸诱生的CNV动物模型的优点在于:bFGF作为新生血管的直接刺激因子,可排除炎症等间接新生血管刺激因素,这对于特定的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便于定量分析;稳定性和重复性俱佳且经济实用。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三个远交系豚鼠微卫星遗传结构分析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慢性砷暴露对小鼠脑和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动物模型-药效评价】-病毒诱发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制备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KA1亚受体在内质网应激致海马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儿童虐待性脑外伤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