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光损伤视网膜疾病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目前认为,强光或者持续光暴露导致的视网膜损伤受到种属、区域、饮食、光饲养历史的预处理和基因背景的影响。视网膜氧化光损伤的机制之一,视网膜氧化损伤和感受器细胞损伤反应是转录调节、酶活性的变化和激活、细胞内金属离子、多种凋亡途径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可能存在种属依赖性。

  【造模方法】在光照方式和强度选择上, Esfandiari等证实明暗交替饲养更符合生物的日常生存状态,并可降低大鼠视网膜损伤的阈值,造成的损伤更为严重。选择8~9周的成年大鼠,选择将大鼠置于明暗交替环境下适应性饲养1周,建模前完全暗适12小时,用(5000±300)lux强度光照射3小时,可导致大鼠视网膜重度损伤。根据大鼠的活动特性,造模时间选为晚19:O0至次日早7:00。

  【模型特点】给予1~3小时光照强度(5000±300)lux的光辐照,均可以导致视网膜电生理功能的降低。不同时间光辐照后,ERG各测量指标的变化与辐照时间长短有关,辐照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损伤越重,实验各组间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切片结构层次清晰,光感受器的外节盘膜排列整齐、规则,内核层和外核层排列紧密,染色均匀。强光辐照对视网膜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损伤部位主要位于大鼠颞上象限区域,光损伤是一个级别反应,不同区域损伤程度差异很大。光辐照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ONL各区域厚度呈现明显不同。


  【模型评估和应用】光损伤视网膜疾病动物模型,因为各种造模设备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实验中要保证实验动物的视网膜能充分地被光照射;在光强的选择上,要以实验目的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光强;在造模动物的年龄上,要注意选择成年大鼠,Joly等报道给予幼年(2周或者4周)和成年(8周)大鼠同等的光照强度,幼鼠遭受的光照损伤较轻,但这种优势在4周后逐渐消失;并且造模环境的温度也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本实验室发现在高温时会加重视网膜损伤。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三个远交系豚鼠微卫星遗传结构分析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慢性砷暴露对小鼠脑和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动物模型-药效评价】-病毒诱发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制备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KA1亚受体在内质网应激致海马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儿童虐待性脑外伤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