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硒酸钠白内障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亚硒酸盐经体液循环到达眼组织晶状体后,一方面氧化蛋白的巯基,导致Ca2+-ATP酶被抑制,使得Ca2+-ATP酶在晶状体核纤维中大量堆积,导致核纤维中钙蛋白酶被激活,以及β-晶状体蛋白和其他晶状体蛋白被水解,部分水解的晶状体蛋白变成了非溶性;另一方面,亚硒酸盐还可和房水中的微量H2O2反应,生成各种活性氧,这些活性氧进攻晶状体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从而损伤晶状体蛋白,使之交联,形成不溶性高分子量产物,聚集在晶状体上,由此导致晶状体浑浊,硒性白内障形成。

  【造模方法】国内外文献均有较多的报道,多以亚硒酸钠皮下注射出生约10~14天的小鼠,剂量多为每千克体重0.25~2.25mg。若出生后15天注射,即使增加剂量也不能诱发白内障。另据报道,口服亚硒酸钠液也可使6~10天的小鼠发生白内障。

  【模型特点】注射后13小时,部分实验动物晶状体可发生变化,表现为沿后Y字缝边缘之外后方混浊、赤道部后囊小空泡和轻微混浊。16小时和1天后观察,则在所有实验动物中均可见上述变化。10天后80%的仔鼠发生了白内障。

  【模型评估和应用】口服方式给药,存在首过效应,剂量难以精确控制,结果可比性差,推荐皮下给药。硒性白内障的形成与细胞内自由基与抗氧化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可用来研究老年性白内障以及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硫辛酸合成酶低表达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