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远系交配的鼠龄为2个月左右的ICR雄性小鼠,平均体重25g;药物:肺炎衣原体毒株CWL-029株,乙醚,2SP缓冲液。

  2.造模方法  肺炎衣原体毒株CWL-029株,在HEp-2细胞培养基中繁殖。感染的细胞用无菌玻璃珠采集,并用超声破坏,再以低速和高速离心一个循环进行纯化,悬浮于2SP无菌缓冲液中,浓度为1.12×10的8次方包涵体形成单位(IFU)/ml。按每份0.5ml分为若干份。置于-70℃下保存。

  用病原体悬浮液或2SP缓冲液,以鼻内途径分别接种小鼠。先用乙醚吸入轻度麻醉小鼠,诱导小鼠过度通气,以便于鼻内接种。每只小鼠用带有4号半针头的注射器,于吸气相时向鼻孔内滴入数滴(0.05ml)接种物。实验组的每只小鼠给予约7.0×1000000IFU的肺炎衣原体。对照组同法滴入2SP缓冲液。

  3.造模原理  肺炎衣原体引起肺炎。

  4.造模后的变化  接种肺炎衣原体后小鼠的症状通常较轻,接种后3天内可见动物活力下降,进食和饮水减少,毛发皱乱,通常1周左右恢复正常。死亡的动物,可见接种后活动、进食明显减少,直至死亡。对照组小鼠无明显异常表现。

  造模组小鼠接种后第1天起,就可见肺有明显的充血及斑片状实变;第3天充血改变最重,实变的范围有所扩大,并有少数病变较重的动物有点片状出血;第7天实变最明显,而充血逐渐减轻。这种改变持续至第21天。此后肺实变逐渐减轻,至第28天和第60天时仅有部分小鼠有轻微充血和实变改变。对照组小鼠接种后第3天可见轻度均匀充血性改变,3周后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造模组小鼠接种后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分布的间质性肺炎,以第3~7天最为明显。第1天所有动物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间质性肺炎改变,肺实变的面积可达25%~50%,肺泡壁充血,伴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有大量炎性渗出,支气管周围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少数动物炎细胞中可见散在的泡沫细胞。第3天改变类似于第1天,但间质性肺炎更明显。不同之处在于间质中可见散在或小灶性泡沫细胞反应灶,细支气管和小血管周围开始出现小灶性淋巴细胞聚集。第7天仍然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肺炎,实变面积有所缩小,范围为15%~50%,肺泡腔内渗出程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有所减轻。但所有动物均可见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呈灶性分布。肺泡腔内和肺泡壁上均可见灶性泡沫细胞堆积,偶见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胞质呈泡沫细胞样变。第14天间质性肺炎和局灶性肺炎均明显减轻,以局灶性肺炎为主,病灶中仍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伴有不等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泡沫细胞亦减少,但仍有小灶性或散在分布。第21天后肺部炎症更轻,病灶内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偶见泡沫细胞。但支气管周围可见灶性淋巴细胞积聚。第28天肺部改变已经接近正常,肺泡壁呈轻度充血,支气管周围间隙可见少量淋巴细胞聚集。第60天仅半数小鼠见有少许肺泡腔塌陷和膨胀不全,并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灶性炎症。其他接近正常。

  对照组鼻内接种后,第3天主要表现为轻度肺泡壁充血、水肿,局部增厚,毛细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至第21~60天,前述改变基本消失,支气管旁偶见淋巴细胞浸润。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大鼠弥漫性合并局灶性脑损伤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7/8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应激性高血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