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模机制】诱发动物膀胱癌的化学致癌剂较理想的有两类:以N-丁基-N(4-羟丁基)亚硝基胺(N-butyl-N-(4-hydroxybuty1)-nitrosamine,BBN)和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 MNU)为代表的亚硝基类化合物和以N-[4-(5-硝基-2-呋喃基)-2-噻唑基]甲酰胺(N-[4-(5-nitro-2-furyl)-2-thiazoly]formamide,FANFF)为代表的硝基呋喃类化合物。膀胱癌的病变通常为多发的,使用FANFT诱发的膀胱癌开始在基底膜,逐渐向各组织浸润,从轻度增生到浸润癌,到最终发展成远处转移。电镜下表现为:癌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大小、形态不一,呈圆形、不规则形及梭形,核大,常染色质增多,边集,核仁大而常靠近核膜。
【造模方法】
1.选用250g左右F344雄性大鼠,用含0.2%剂量的FANFT饲料喂养刚断奶的大鼠就可发生膀胱癌,如果这种大鼠终身服用FANFF或服用25~36周,随机控制饮食,所有的大鼠在20月龄之前死于膀胱癌。
2.诱发原位膀胱癌裸小鼠模型 BBN进一步代谢产物N-丁基-N-(3-羧丙基)亚硝胺从尿中排泄,与尿路上皮接触而导致癌变。灌胃法小剂量多次给药肿瘤诱发率高。亦可用腹腔注射法诱发膀胱癌动物模型,诱癌率与灌胃法几乎相等,但易出现动物急性中毒和黏连性肠梗阻。FANFF一般混于食物中饲喂动物,常用浓度为0.02%。MNU属直接致癌剂,需膀胱灌注,有导致动物尿道损伤、继发尿路感染及膀胱结石的风险。
【模型特点】服用FANFT后2周内,所有大鼠膀胱均出现增生损害,服用8周后,伴随增生损害的增加,出现结节状和乳头状的损害,尤其是结节状损害逐渐扩大膀胱腔,如果大鼠存活时间足够长,可穿过肌层浸润到周围组织。
膀胱癌的致癌作用可分为两期,FANFT可作为初期的致癌物,本模型对研究可能的初期和后期致癌物都是有帮助的。
【模型的评估和应用】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动物中诱发膀胱肿瘤是研究人类膀胱癌病因、病理、防治的有效途径。大鼠膀胱癌的发生经历了三个重要的与人类原癌相似的形态改变阶段:上皮增生期、乳头状瘤形成期和癌变期,致癌剂量和作用时间与癌变周期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