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野百合碱致大鼠肺心病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大鼠;药物:2%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 MCT)水溶液(野百合碱400mg,溶于2.4ml 1mol/L盐酸中,用双蒸水稀释至5~6ml,然后用0.5mol/L氢氧化钠中和,中和后加水至20ml即成2%水溶液)。

  2.造模方法  按60mg/kg造模组动物双肩胛间皮下一次注入,或腹腔注射60mg/kg野百合碱溶液。

  3.造模原理  野百合碱导致动物肺心病。

  4.造模后的变化  对照组动物毛色光泽、密实、紧贴身体,食欲正常,眼睛有神、鲜亮,运动活泼,反应灵敏,两便正常。模型组动物精神欠佳,动作迟缓,眼睛少神,皮毛少泽,怕冷,蜷卧于角落。

  造模13天动物出现肺心病,肺心重量比正常增加54%。造模组[(2.08±0.51) kPa]与对照组[(1.45±0.33)kPa]相比肺动脉压明显上升,血中ET水平明显升高[造模组为(904.48±231.41)pg/ml,对照组为(519.61±139.52)pg/ml],NO水平明显降低[造模组为(32.38±11.33)1μmol/ml,对照组为(66.31±19.93)μmol/ml]。

  光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扁平连续,细胞分布均匀,大小、厚薄较一致。电镜下,正常肺动脉内皮细胞扁平,紧紧地黏附在基底膜上,细胞的游离面出现微绒毛突起。注射MCT一周,肺动脉内皮细胞肿胀,微绒毛消失,细胞向血管腔内突起,线粒体及内质网明显肿胀;变性的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基底面突起增多,与迁入内膜下的平滑肌细胞之间联系增多。注射MCT三周后,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出现坏死脱落,血小板黏附在损伤的内皮细胞及裸露的基底膜上,形成血小板性血栓;肺泡间隔的血管壁内可见成肌纤维细胞增生。

  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结果表明,MET引起肺动脉肌化明显增强,并随时间的延长日趋严重,其中尤以腺泡内动脉的肌化最为严重。注射MCT的第二周,动脉中膜厚度比例已达正常对照组的两倍之多,至第三周腺泡动脉中膜厚度比例达肺动脉血管管径的一半以上。而直径较大的肺肌型动脉则至第二周,才出现明显的动脉中膜厚度比例增加。肺动脉肌化程度与右心肥大程度密切相关;肺内肌型动脉和腺泡动脉中膜厚度比例均明显增大,以腺泡内动脉改变更明显;右心肥大指数显著增加。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大鼠弥漫性合并局灶性脑损伤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7/8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应激性高血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