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高血压肾阴虚证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  成年大鼠,切除一侧肾脏,另一侧肾动脉结扎2/3,手术后2周开始测大鼠尾动脉血压,收缩压>140mmHg(18.6kPa)者确定为高血压患鼠。在术后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4个时间点处死,处死前收集动物24h尿、测24h尿蛋白量;然后进行心脏取血,测血肌酐、尿素氮浓度;处死动物并立即取出肾脏,制备病理组织学样品并观察相关指标。

  (2)模型特点  术后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实验动物的血压升高,术后2个月和4个月,血肌酐、尿素氮浓度及24h尿蛋白量明显升高,提示肾功能有严重损害。术后1个月动物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略增厚,局灶性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术后2个月系膜基质明显增多,尤以血管极为显著,并可见PAS染色强阳性物质沉积及泡沫样改变,系膜细胞明显增多,有的可见新月体形成。4个月时硬化肾小球增多,沿血管壁可见PAS染色强阳性的玻璃样物质沉积,GBM明显增厚。普通电镜可见术后2周动物肾小球系膜区增宽,有基质增多的倾向,术后1个月时系膜基质增加,细胞数增多,内皮细胞下水肿,基底膜厚薄不一,病程2个月时基底膜普遍增厚,术后4个月时,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内皮细胞孔张开,系膜基质明显增多、硬化,有基底膜样物质增生和致密沉积物,致系膜区显著加宽,基底膜明显增厚,可向上皮侧形成小丘状突起,并可见到足突融合现象。术后2个月和4个月高血压大鼠GBM均明显增厚。组化电镜可见正常动物GBM外疏松层大小一致,排列较规则的PEI染色颗粒(此为负电荷位点存在的部位),基底膜转折处PEI染色颗粒明显增多,在基底膜内疏松层也有少量染色较浅、大小不一致、排列不规则的PEI染色颗粒。GBM上 PEI染色颗粒,数量多,密度大。肾小球系膜基质也可见到散在的PEI染色颗粒。模型动物随着病程进展,PEI染色颗粒逐渐减少。术后4个月的模型动物,GBM外疏松层PEI染色颗明显减少,排列稀疏,且可见到颗粒丢失现象而引致的排列不规则。肾小球系膜基质中多聚亚胺(PEI)染色颗粒也随病程发展有逐渐减少之势。

  (3)比较医学  本模型理论根据主要是高血压病一般常表现有肾阴虚内热的证型,此模型用滋肾阴方药有效,用温肾阳方药反而加重其病情。临床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多为肝肾阴虚证或肝阳上亢证,本方法模拟高血压发病机制复制高血压疾病模型,但证候特征是否属于单纯肾阴虚证需要进一步评估,仅仅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尚难以定论。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黄芪皂苷Ⅱ对哮喘幼年大鼠IL-21/STAT3通路及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高脂高糖饮食诱导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肠道菌群的变化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建立高尿酸血症性肾损害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脂多糖引起急性肾衰竭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变性血红蛋白致急性肾衰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