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模型

  【造模机制】电刺激可以改变心肌细胞膜电导,增加心肌复极的不均一,从而使刺激容易落在易损期上产生颤动。而心室颤动阈,即电刺激在易损期中的某一时刻诱发室性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所需的最低刺激强度,常作为反映心室易颤性指标,被广泛地用于基础和临床试验研究。

  【造模方法】该模型已在小鼠、大鼠、家兔、犬、猪等多种动物上复制成功。小型动物通常需行开胸术。动物麻醉固定气管插管,于左侧第4肋间开胸暴露心脏,剪开心包,将刺激电极的正负极分别固定在左室心尖部及右心室底部,记录心电图,逐渐增加刺激强度,并记录出现室颤时的电压值。大型动物(如犬、猪等)则可在X线机的指引下行心导管术,动物麻醉后行气管插管,连心电图(ECG)肢体导联,在X线机指引下将两根6F的4极电极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分别置于右室心尖部或右室流出道和右心房,并与多导生理记录仪相连,给予 S1S1/S1S2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模型特点】正常心肌组织程序电刺激时,心室颤动阈较高,不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而病变心肌组织,心室颤动阈值低,较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模型评估和应用】广泛用于研究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及治疗。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硫辛酸合成酶低表达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