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大鼠后肢深静脉血栓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300g;药物:苯巴比妥钠。

  2.造模方法  实验组SD大鼠用苯巴比妥钠(75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腹部备皮,经腹白线正中切口进腹,分离下腔静脉下端与双侧髂总静脉,1号丝线结扎下腔静脉和双侧髂总静脉,可吸收缝线双层关腹。对照组除置丝线于静脉周围不结扎外,其余手术步骤同实验组。术后不用抗凝药,动物自由活动、进食。

  3.造模原理  结扎导致的静脉血流淤积是本模型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手术引起的血液凝固性提高也可能是参与因素。

  4.造模后的一般变化  实验组:模型制备后即刻,大鼠双后肢颜色先变苍白,后变青紫,双后肢呈僵硬,双足温度低,6h后,青紫明显,并开始肿胀,双足温度仍低,双后肢活动少,12h,双足变为深紫色,足温上升,活动仍少,至2天后,双足肿胀*严重,但青紫颜色渐退,双后肢活动增加,但尚不能站立。至4天后,双后肢肿胀开始减退,双后肢可站立活动,但行走活动少。至8天,双后肢仍肿胀,站立活动增加。

  对照组:在所有时间段,双后肢的情况与双前肢无明显差别。手术后6h,已可站立行走,双足无肿胀,颜色、皮温较术前无明显改变。

  5.造模后病理变化  光镜检查:实验组:6h时,股静脉见不完全性血栓形成,发生率42%,静脉内膜未见损伤,12h,股静脉为不完全性血栓多,发生率50%;部分为完全性血栓,发生率为17%,静脉内膜损伤不明显。2天时,股静脉仍为不完全性血栓多,发生率67%,完全性血栓发生率为25%,静脉内皮损伤,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内皮下层裸露。4天时,静脉血栓发生率92%,多为完全性血栓,见静脉内皮损伤,血栓收缩,与静脉壁粘连。8天时,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3%,完全性血栓为58%,部分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可形成迷路,相互沟通,使股静脉再通。全部时间组未见大鼠后肢溃疡形成或足趾坏死脱落。对照组6h、12h、2天、4天、8天时,多数未见静脉血栓形成。仅观察到少数股静脉不完全性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8%、17%、0%、8%。静脉内皮未见明显改变。

  电镜观察:6h、12h实验组股静脉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似,2天组见静脉内皮细胞坏死,部分脱落;内皮下层裸露。在4天组,见白细胞对股静脉壁的黏附,在8天组,见白细胞对股静脉壁的浸润。

  6.注意事项  手术器械严格消毒,防止手术感染,手术创伤应尽可能小,严格无菌操作。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型猪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组织工程猪心脏瓣膜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型猪病理性舌苔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脂多糖引起急性肾衰竭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变性血红蛋白致急性肾衰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