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自身免疫性抗体被动转运模型

  1.兔角膜自身免疫性抗体被动转运模型  IgG取自大疱性类天疱疮(BP)病人后,注入新西兰兔角膜,24小时后角膜出现表皮分离、增厚和水疱形成。炎症反应呈剂量依赖性,真表皮结合部可见IgG和C3线状沉积。但是此后该模型很少用。

  2.新生小鼠自身免疫性抗体被动转运模型

  (1)IgG取自寻常型天疱疮(PV)病人,每日按1.5~16mg/g体重腹腔注入新生BALB/c小鼠,18~72小时内可见形成剂量依赖性的皮肤水疱或广泛的表皮塌陷,停止给予IgG,皮损发展停止。因为注射F(ab)2片段也可引起类似的皮损,所以提示Fc可能不参与该反应。

  (2)IgG取自落叶型天疱疮(PF)病人,每日按2×10mg/g体重腹腔注入新生BALB/C小鼠,共4次。与PV类似,小鼠出现的皮损呈剂量及滴度依赖性。

  (3)在BP模型中,由于小鼠的跨膜蛋白BP180与人BP180的免疫域NC16A缺乏交叉抗原,故需要构建融合蛋白GST-mus180A。用融合蛋白免疫兔从而得到IgG,之后将IgG注入新生小鼠,24小时内小鼠出现红斑及皮肤松弛,组织学显示表皮下水疱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显示真表皮结合部出现IgG和补体的沉积。

  (4)黏膜天疱疮(MMP)模型,用人角质细胞培养提取出的层粘连蛋白332免疫兔,再从兔血中取IgG免疫新生小鼠。方法: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如果总量超过5mg/kg,则48h内于皮肤摩擦或注射给药处出现紧张水疱。水疱的形成与补体及肥大细胞无关,提示 Fc不参与致病。

  3.成年小鼠自身免疫性抗体被动转运模型

  (1)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EBA)模型的建立:用鼠NC1免疫决定簇或人Ⅶ型胶原作为抗原免疫兔,再用得到的兔多克隆抗体免疫小鼠,按0.3~0.9mg/g体重注射。2~4天后可以观察到呈剂量依赖性的表皮下水疱形成和糜烂,组织学检查发现中性粒浸润和IgG/ C3沉积于真表皮交界处。其中近交系裸鼠、BALB/C、C57BL/6和封闭群SKH-1小鼠对抗Ⅶ型胶原抗体敏感。

  (2)MMP模型:小鼠注射抗人层粘连蛋白332兔IgG抗体后,可在24小时内引起局部红斑、糜烂和结痂,组织学显示IgG和C3沉积,但是无表皮下水疱和中性粒浸润。

  4.接受人表皮移植的小鼠或人源化小鼠的自身免疫性抗体被动转运模型  又可以分为两种途径。

  (1)接受人口腔黏膜移植的裸鼠,在注射天疱疮病人的血清后,只有一部分能引起水疱形成。而人IgG可以在所有小鼠皮肤中探测到,近60%移植物显示有表皮基底层水肿。近来,健康人全厚皮片亦开始应用于SCID小鼠,然后注射人血清的IgG片段(总量20mg),48小时后可观察到轻度红斑。组织学检查发现注射抗Dsg1后,棘层上部或角质层下出现水疱;注射Dsg3后,在基底层上出现棘层松解水疱。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原位沉积。

  体内抗MMP抗体的致病性研究:接受人表皮移植物的SCID小鼠注射兔抗层粘连蛋白332的IgG或人MMP分离的IgG,局部可出现红斑,糜烂和结痂。

  (2)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应用:在人源化17型胶原缺陷小鼠BP模型方面:首先构建人源化小鼠模型,临床表现类似非Herlitz大疱性表皮松解的17型胶原基因敲除小鼠通过与C57B1/6Ncr小鼠回交,可表达人17型胶原。此时,如果给予BP患者的血清或高亲和IgG(0.05~2mg/g体重),则在48小时内可出现弥漫性红斑。组织学显示真表皮间的分离,炎性细胞(中性粒、淋巴)浸润伴IgG和C3的沉积。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应激性高血压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肾外包扎性高血压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高脂、高糖饲料致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维生素D致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