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诱发性银屑病动物模型

  1.普萘洛尔涂药造豚鼠耳部银屑病模型  该模型国内常用,黄等用5%普萘洛尔涂豚鼠(350~400g)耳郭(1cm2药0.3g),每日2次,连续2周,同时用1%二硝基氯苯(DNCB)和1%巴豆油蓖麻油外用作对照组。结果证实普萘洛尔组豚鼠耳部出现银屑病样皮损,且该皮损系普萘洛尔特有药理作用所致,而非刺激性皮炎。

  2.必需脂肪酸缺乏无毛大鼠银屑病模型  Jensen等选用不超过3周大的无毛大鼠,雌雄不拘,实验开始时大鼠的平均体重为47.5g。每只大鼠单独饲养,自由进食、水,每日给予12小时光照,温度22~26℃,湿度约30%。饲养用的食物缺乏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deficiency, EFAD),其配方为20%质量分数的食用酪蛋白(含0.01%亚油酸)、70%蔗糖、5%纤维素及5%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通过动物体重、水消耗量、经皮水分丢失量、临床皮肤表现,表皮的组织病理学以及血清和皮肤中的脂肪酸含量这些指标来对模型构建进行评判,结果发现8周内可成功建立该模型。

  另外,还有用紫外线照射可以刺激裸鼠表皮细胞加快更新,产生角化过度,从而模拟银屑病。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年度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首次在外周神经系统发现小胶质样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基础与精准预防” 2024年度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我国学者在异种肝移植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