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高热大鼠不同程度寒颤模型的构建

  目的:探索高热大鼠降温处理过程中发生寒颤的体温阈值,构建不同程度寒颤大鼠模型

  方法:使用20%干酵母混悬液将体重为(200±20) g、基础体温为36.8℃~38.3℃的雄性SD大鼠致热,选取致热成功的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使用10、20、40 mL冰袋对高热大鼠施行颈部和腋下探索性降温处理30 min,对照组不进行降温。观察大鼠寒颤的表现、监测大鼠发生寒颤的肛温阈值。

  结果:高热大鼠在降温处理30 min内,对照组和10 mL冰袋组大鼠身体任一部位均未发生寒颤;20 mL冰袋组大鼠发生轻度寒颤,表现为竖毛,头、颈部颤抖,伴或不伴上肢颤抖,发生轻度寒颤的平均肛温阈值为37.25℃,轻度寒颤发生率为100%;40 mL冰袋组大鼠发生重度寒颤,表现为竖毛,头、颈部、四肢和躯干均剧烈颤抖,尾巴肌张力增强,发生重度寒颤的平均肛温阈值为37.07℃,重度寒颤发生率为90%。

  结论:对高热大鼠进行冰袋降温干预可以构建出较为理想的无寒颤、轻度寒颤、重度寒颤模型。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细胞衰老促进骨关节炎形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