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非人灵长类单侧脑损伤模型运动感知行为的评价研究

  目的:通过评价大脑感知和运动行为反应相关脑区功能改变,是脑科学研究中基于非人灵长类开展脑重大疾病临床转化研究的重要策略,对解析病生理情况下大脑功能环路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选取7~9岁雄性食蟹猴,通过构建右侧颈内动脉注射MPTP(1-methyl-4-phenyl-6-tetrahydropyridine)诱导帕金森模型和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利用自制的山和谷阶梯任务装置,评价大脑单侧脑区损伤对对侧感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结果:正常猴在连续10d的山阶梯任务和谷阶梯任务中,左右手均能够达到满分;通过右侧颈内动脉注射MPTP构建猴帕金森模型后,PET-CT影像分析表明,3只实验猴均出现右侧大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在山阶梯任务和谷阶梯任务中,2只实验猴出现左手运动功能显著损伤,空间识别能力基本正常,而1只实验猴不仅出现左手运动能力损伤,可能也存在空间识别能力异常或右手运动能力损伤;通过电凝法构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脑卒模型猴,MRI影响分析表明,实验猴右侧大脑出现典型的缺血梗死灶,在山阶梯任务和谷阶梯任务中,实验猴出现右手运动功能损伤,但空间识别能力基本正常。

  结论:山和谷阶梯任务实验能有效地应用于实验猴单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运动感知行为评价。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遗传编码荧光探针领域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AI与医学创新研究及转化”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年度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首次在外周神经系统发现小胶质样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