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基于数据挖掘的哮喘动物模型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哮喘动物模型造模要素,为提高造模成功率及有效评价受试药物提供方法学参考。

  方法  以哮喘和动物模型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相关期刊文献,收集实验动物种类、激发方式、致敏方法、检测指标等,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期刊文献118篇,其中使用*多的实验动物种类为BALB/c小鼠(43次,36.4%)和SD大鼠(42次,35.5%),使用*多激发方式为雾化激发(102次,86.4%),使用*多的致敏方法为卵清白蛋白(OVA)致敏(107次,90.6%),检测*多的指标为肺组织病理(92次,77.9%)、血清中生化指标(49次,41.5%)、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42次,35.6%)、肺组织免疫组化 (40次,33.9%)、肺泡灌洗液上清中生化指标(39次,33.1%)等。

  结论  建立哮喘动物模型时使用BALB/C小鼠或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雾化激发的方式雾化致敏,用OVA作为致敏抗原,可以提高模型的成功率,指标选取建议选取肺组织病理、血清中生化指标、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等以有效的评价受试药物,为更好的进行哮喘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细胞衰老促进骨关节炎形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