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替米沙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PPARs及脂联素受体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PPARs及脂联素受体2表达的影响。

  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15)、高脂对照组(FC,n=15)、高脂+替米沙坦干预组(FT,n=10)。NC组给予普通饲料,FC和FT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时随机取NC组和FC组各5只做正葡萄糖高胰岛素嵌夹实验和肝组织HE染色,确定造模成功后,FT组给予替米沙坦5 mg/(kg·d)灌胃,NC和F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16周时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嵌夹实验技术稳态葡萄糖输注速率测定胰岛素敏感性,检测血清转氨酶、血脂及空腹血糖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肝组织中过氧化物本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s)、脂联素受体2(AdipoR2)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的表达。

  结果: 与NC组相比,FC组肝组织PPARα、PPARγ、AdipoR2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AT1R mRNA表达较NC组升高(P<0.01);FT组PPARα、PPARγ、AdipoR2 mRNA表达较FC组升高(P<0.01);FT组血清转氨酶、血脂及空腹血糖水平较FC组改善。

  结论: 替米沙坦能降低NASH大鼠的体重和肝指数,调节糖脂代谢并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NASH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关资讯 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召开 2024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中期检查会议 【中国科学报】如何鼓励原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有了新变化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中国支气管扩张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肠道微生态失衡驱动肝性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国学者成果入选《细胞》年度最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