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常见SPF级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目的:研究常见SPF级小鼠和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

  方法:分别采集广东地区三家实验动物生 产单位的C57BL/6、ICR、BALB/c小鼠和Wistar、SD大鼠的盲肠内容物样品,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扩增V4-V5 区域,采用IlluminaMiseq2×300bp测序平台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Alpha多样性 分析与Beta多样性分析。

  结果:对序列去杂优化后OTU聚类分析,稀释性曲线说明本次测序的数据量合理;实验 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共分成八个门,其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据主要地位,属水平上 主要是拟杆菌属(Bacteroides)、Hungatella、副杆状菌属(Parabacteroide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样品间差异 性分析显示相同设施来源动物的菌群组成相似性较高;Alpha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同种设施的动物物种丰富度相 近;Beta分析显示相同设施动物的肠道菌群差异较小,但品系对肠道菌群差异性有所影响。

  结论:不同来源设施 的饲养环境是动物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品系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细胞衰老促进骨关节炎形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