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运动疲劳状态下大鼠脑皮层单羧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机体对运动疲劳的适应性与大脑皮层单羧酸转运蛋白表达变化的关联性。

  方法 4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疲劳1~6组。疲劳1~6组大鼠分别进行跑台负荷力竭运动1、3、5、7、9、14 d,建立运动疲劳模型。首先记录各疲劳组大鼠达到力竭状态的平均时间,确定大鼠运动疲劳的变化趋势。随后利用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脑运动区皮层MCT1、MCT2 和MCT4的表达变化。

  结果 运动5 d后疲劳3组大鼠运动力竭时间达到*短 [(67.00±7.07) min],运动9 d后恢复至 (89.17±9.45) 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后大鼠运动能力基本维持恒定。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提示,对照组大鼠运动区皮层MCT1、MCT2及MCT4均少量表达;运动5 d后,疲劳3组MCT2表达相比对照组升高74.2% (P<0.05);运动7 d后,疲劳4组MCT1和MCT2表达相比对照组升高89.5%和92.0% (P<0.05);此后鼠脑MCT1、MCT2及MCT4维持高表达状态。免疫荧光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相一致。

  结论 脑皮层MCTs表达增加所代表的脑乳酸代谢调控与机体对运动疲劳产生的适应性相关联,可能是运动疲劳医学干预的靶点。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细胞衰老促进骨关节炎形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