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止血带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小板线粒体的变化,为临床止血带的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再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在再灌注后2、6、12、24 h取血检测)。采用自制止血带环绕白兔大腿根部(压力280 mmHg)模拟止血带性缺血,4h后松开止血带。相应时间点取血分离血小板。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血小板数量;荧光素—荧光素酶试剂盒测定血小板ATP含量;JC-1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探测线粒体膜电位(△ym)变化;细胞色素C凋亡试剂盒检测血小板胞质细胞色素C含量;过氧化脂质试剂盒检测血小板中过氧化脂质。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小板内ATP含量在2、6 h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低线粒体膜电位的血小板含量、胞质细胞色素C含量、过氧化脂质含量均在2、6 h逐渐增加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在12 h时,以上改变有所恢复但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24 p="">0.05)。血小板计数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止血带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导致血小板线粒体功能的受损,且主要发生在缺血再灌注早期(6 h),在后期逐渐恢复,而对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