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雄性裸鼹鼠可育个体与不可育个体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差异初探

  目的: 观察和分析雄性裸鼹鼠中可育个体和不可育个体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初步探索雄性不可育个体不能繁育后代的原因。

  方法:雄性裸鼹鼠可育个体和不可育个体各5只,先采集一侧睾丸和附睾组织,称重后换算脏器系数;再采集另一侧睾丸组织,用中性甲醛溶液进行固定后制备组织切片;取另一侧附睾用作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度的测定;采集血清测定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浓度。

  结果:与可育个体组相比较,不可育个体组的睾丸重量下降(P < 0.05),附睾重量显著下降(P < 0.01),且睾丸系数和附睾系数均显著下降(P < 0.01);精子数量显著减少(P < 0.01),精子活动度也显著减弱(P < 0.01);血清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1);睾丸组织切片观察显示,不可育个体各级生精细胞严重脱落,排列混乱无序,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减少。

  结论:雄性裸鼹鼠不可育个体生殖系统存在睾丸和附睾萎缩、生精功能下降和性激素分泌减少等现象。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遗传编码荧光探针领域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AI与医学创新研究及转化”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年度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首次在外周神经系统发现小胶质样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