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大鼠孤束核微量注射的定位初探

  目的 通过应用不同参数定位注射,探讨大鼠孤束核微量注射的定位方法以提高注射成功率及准确性。

  方法 将15只大鼠根据实验进度的不同分为垂直注射组、Bregma定位组和Lambda定位组。 垂直注射组进针点选择为大鼠颅底前缘0.5mm,进针深度7.5mm;Bregma定位组以Bregma-11.0mm、双侧中线旁开0.5~0.7mm为进针点,进针斜刺角度向后24°,斜刺深度8.6mm为注射点;Lambda定位组以Lambda-3.2mm、双侧中线旁开0.5~0.7mm为进针点,进针斜刺角度向后24°、斜刺深度9.6mm为注射点。 观察各组大鼠注射后全脑冠状切面的荧光标记位置。

  结果 垂直注射组荧光标记位置位于脉络丛所在冠状切面。 Bregma定位组荧光标记不稳定, 分别位于小脑、脑干较浅位置或脉络丛所在冠状切面。 Lambda定位组中体重300g左右的大鼠荧光标记位置位于小脑和脑干的间隙,而体重400g左右的大鼠能够准确标记于孤束核。

  结论  在400g左右的大鼠中,以Lambda为基准点以一定角度斜刺可以准确注射至大鼠孤束核。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遗传编码荧光探针领域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AI与医学创新研究及转化”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年度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首次在外周神经系统发现小胶质样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