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及早产儿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发生早产者中74%有宫内感染的组织学证据。有30%与宫内细菌感染有关。将病菌或相关的致病因子接种于子宫内或全身可引起早产。常用的早产模型有大肠埃希菌致宫内感染早产模型和脂多糖宫内感染早产模型。
(一)细菌宫内感染早产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大肠埃希菌菌液子宫角接种或腹腔注射可直接诱发宫内感染致孕鼠早产,起因在于羊膜腔感染后,妊娠组织发生炎症改变,伴随其过程产生一系列促宫缩物质,从而引发早产。
【造模方法】
1.动物怀孕15天的Sprague-Dawley大鼠20只。
2.大肠埃希菌稀释液的制备 于术前1天取大肠埃希菌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上,置37℃孵箱孵育过夜,手术当天以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制备大肠埃希菌悬浮液,浓度为1.5~2×100000000CFU/ml(1浊度),细菌量通过比色计检测,*终细菌浓度于稀释后接种于培养基上鉴定。
3.子宫角接种手术 所有大鼠于孕15天,采用2%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然后消毒腹部皮肤,下腹作1.5cm正中切口,纱布吸干腹腔内液体,找到左、右子宫角。采用2.5号皮试注射器分别于左、右子宫角进针,将0.2ml大肠埃希菌悬浮液接种于感染组大鼠两个胎囊之间,避免直接注入胎鼠,接种后用3.0号丝线缝合腹膜关闭腹腔,间断缝合皮肤。术后置于清洁笼内,常规喂养。
4.宫内感染及早产的判定标准 各组大鼠分娩后取左、右子宫角及胎盘,予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以子宫壁及胎盘内血管充血、水肿,并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判断为宫内感染。早产判断标准在接种后6天内(孕21天之前)分娩为早产。
【模型特点】
1.模型组子宫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胎盘内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提示为宫内感染。
2.模型组大鼠分娩后,模型组早产孕鼠数、产子鼠数、死产数、平均活胎数与正常鼠分别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3.模型组发生早产率可达到70%,与正常鼠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4.宫内感染致早产的危险度分析 提示宫内感染为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OR(odds ratio)值为21,说明存在宫内感染的怀孕大鼠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将增加21倍。
【模型评估和应用】大肠埃希菌是宫内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大鼠子宫角接种大肠埃希菌能够导致明显的炎症反应。模型组宫内感染证据明确,早产发生率高达70%,所以本模型是成功的。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肠埃希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但其他的病原菌如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及解脲脲原体等也是宫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而且某些患者的宫内感染是混合感染导致的。另外,本模型模拟孕后期发生宫内感染的过程,并不适合早期宫内感染的相关研究。
(二)脂多糖宫内感染早产模裂
【造模机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在诱导炎症反应,包括活化免疫细胞、促进各种酶的释放、导致细胞外基质重塑和早产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造模方法】选用10~12周龄健康雌性和雄性BALB/c小鼠,每只雌鼠与1只雄鼠同笼,检测出阴道栓时定义为孕0天。孕15天时腹腔注射200μl,溶于PBS的LPS 50μg/kg,建立早产模型。
【模型特点】模型的早产率为50%,LPS组小鼠死胎率为11%,显著高于同剂量PBS溶液的对照组(P<0.05),模型组小鼠CD45+、CD80+细胞的百分率均升高,小鼠胎盘CD45+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增强,导致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增多,*终启动分娩程序导致早产。
【模型评估和应用】本模型早产率达50%,是比较成功的。李晓捷等用大鼠腹腔注射LPS的方法也成功建立了宫内感染早产模型,并且早产16只仔鼠中有10只是脑瘫鼠,出现随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肌张力增强、不自主运动等症状。本模型对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报道较少。但与使用大肠埃希菌直接子宫角接种的方法相比,由于后者接种的是活菌,其导致的宫内感染过程更加接近于自然感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