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改良颅内加压法兔脑死亡模型建立及其状态的维持

  目的:探讨建立颅内压改善并维持脑死亡的兔脑死亡模型的方法。

  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B组,n = 6),仅颅内插管,麻醉;脑死亡组(A组,n = 6)9),使用改良的颅内压迫法建立了脑死亡模型。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呼吸机和血管活性药物用于将生命体征维持在特定的可控制水平。

  结果:A组的9只兔子中有8只成功建模。随着颅内压期间颅内压的升高,MAP和HR像波浪一样逐渐升高。麻醉和脑死亡下MAP的峰值分别为(80.63±8.45)mmHg和(111.63±7.71)mmHg,具有统计学意义(P\u003c0.05)。在麻醉下,在脑死亡时和脑死亡后2小时,HR分别为(153.25±14.35)次/分钟,(262.38±16.60)次/分钟和(218.50±10.27)次/分钟。统计学差异(P\u003c0.05)。

  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改进的方法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的兔脑死亡模型。及时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支持有助于长时间维持脑死亡。

相关资讯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 我国学者在鼻咽癌“减毒”放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