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高脂血症易感(WSHc)大鼠自发性后肢瘫痪的病症特点研究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性(WSHc)大鼠自发性后肢瘫痪大鼠的病因和病理特征,提前研究其病因,探讨其应用和科研价值。

  方法:在该中心培养的WSHc大鼠群体中,给8只自发后肢瘫痪的大鼠和8只相同年龄的非瘫痪的大鼠喂食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观察您对高脂血症的敏感性。磁共振成像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后肢瘫痪大鼠不同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UNEL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凋亡水平;检测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神经中caspase-1和IL-1β基因的表达系统,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使用RT-PCR检测蛋白质水平。

  结果:患有后肢瘫痪的WSHc雄性和雌性大鼠均可患此病,对高脂饮食的敏感性与未瘫痪的WSHc大鼠无显着差异。磁共振成像未显示明显的大脑和小脑。与没有后肢麻痹的WSHc大鼠相比,在有后肢麻痹的WSHc大鼠的中,后脊髓中观察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TUNEL表达,caspase-1和IL表达阳性。脊髓中后1β基因显着增加(P\u003c0.05、P\u003c0.01),蛋白质表达也显着增加(P\u003c0.05)。

  结论:高脂血症敏感性WSHc大鼠自发性后肢瘫痪是一种进展性病变,发病于脊髓中后部。病理特征是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神经元变性和凋亡。

相关资讯 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召开 2024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中期检查会议 【中国科学报】如何鼓励原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有了新变化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中国支气管扩张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肠道微生态失衡驱动肝性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国学者成果入选《细胞》年度最佳研究论文